中國古建筑屋頂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07-12 16:34 回復:0 關注量:999

  廡殿式


  廡殿式屋頂是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且四個面都是曲面,又稱四阿頂。重檐廡殿頂是古代建筑中最高級的屋頂樣式。一般用于皇宮,廟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單檐,特別隆重的用重檐,著名的如北京的太和殿。


  歇山頂


  歇山頂的等級僅次于廡殿頂。它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組成,故稱九脊殿。其特點是把廡殿式屋頂兩側側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來,形成一個懸山式的墻面。歇山頂常用于宮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園林中,也有單檐、重檐的形式。如北京故宮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頂。


  硬山頂


  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這種屋頂造型的最大特點是比較簡單、樸素,只有前后兩面坡,而且屋頂在山墻墻頭處與山墻齊平,沒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沒有變化。關于硬山這種屋頂形式,在宋代修纂的《營造法式》一書中沒有記載,現存宋代建筑遺物中也未見,推想在宋代時,建筑屋頂還沒有硬山這種形式。明、清時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頂廣泛地應用于我國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頂是一種等級比較低的屋頂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廟建筑中,幾乎沒有硬山式屋頂。同時正因為它等級比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懸山頂


  懸山頂是兩坡頂的一種。等次僅次于廡殿頂和歇山頂,是我國一般建筑(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其特點是屋檐懸伸在山墻以外,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挑山或出山。


  攢尖頂


  無正脊,只有垂脊,只應用于面積不大的樓、閣、亭、塔等,平面多為正多邊形及圓形,頂部有寶頂。根據脊數多少,分三角攢尖頂、四角攢尖頂、六角攢尖頂、八角攢尖頂。此外,還有圓角攢尖頂,也就是無垂脊。攢尖頂多作為景點或景觀建筑,如頤和園的郭如亭、麗江黑龍潭公園等。在殿堂等較重要的建筑或等級較高的建筑中,極少使用攢尖頂,而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壇內的祈年殿等卻使用的是攢尖頂。攢尖頂有單檐、重檐之分。


  盝頂


  是一種較特別的屋頂,屋頂上部為平頂,下部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為橫坡,橫脊數目與坡數相同,橫脊首尾相連,又稱圈脊。盝頂在古代大型宮殿建筑中極為少見。


  卷棚頂


  又稱元寶脊,屋面雙坡相交處無明顯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園林建筑中,如頤和園中的諧趣園,屋頂的形式全部為卷棚頂。在宮殿建筑中,太監、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


  穹窿頂


  又稱圓頂,一般從外觀來看屋頂為球形或多邊形。如伊斯蘭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內頂部呈半圓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頂”。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圓頂的民居,也可以歸為穹窿頂建筑一類。


  圓劵頂


  又稱“拱頂”。是一種用磚或土坯砌筑的半圓形的拱頂房屋,或是兩間,或是三間,或是數間相連,在我國山西一帶出現。外形圓潤優美而又給人完整與統一之感。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