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與書院的發展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07-17 13:53 回復:0 關注量:524

私塾在古代又稱“學塾”、“教館”、“鄉塾”、“家塾”等,歷史淵源很早,《尚書》中巳有記載,單稱“塾”。西周時期,塾是鄉學的一種。一般認為,孔子創立的私學就應當屬于“塾”。由于中國小農經濟發展緩慢平穩,私塾的教學形式與內容也很少變化,大量存在的私塾為古代教育的普及起了很大作用。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有點類似今天的私立大學。它最早出現在公元639年的唐代初年,是一個私人讀書治學的場所。綜觀書院教育,其教學內容與官學并無太大不同,但它以研究和講解理學為根本,除了名師講授,注重學生自學,同時提倡學術自由和辯論,這都是書院教育有益于后世的特點所在。歷史上最著名的書院是北宋初年的四大書院:石鼓書院(在今湖南衡陽市)、岳麓書院(在今湖南長沙市)、睢陽書院(在今河南商丘市)和白鹿洞書院(在今江西廬山),另一說有嵩陽書院(在今河南登封市)而無石鼓書院,其中,以白鹿洞書院和岳麓書院影響最大。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