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及特點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07-26 18:03 回復:0 關注量:6598

  漢服即漢族服飾的簡稱:主要是指明末以前,在自然的文化發展和民族交融過程中形成的漢族服飾。


  漢服作為一種獨立服飾體系,在歷史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風貌,即已形成了鮮明的風格特色,并且明顯區別于我國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個民族的傳統服裝,更與現代服飾在制式風格上有著質的不同。


  漢族服飾博大精深。因為其歷史悠久,應用地域廣泛,并在不斷的創新與融合中發展演變,使得對中國服飾研究較少的人難以把握,而作為一個大的服飾體系,不能僅以表象和簡單的制式來界定漢服,而應以其主導風格為界定標準。所以漢服的界定標準可以用以下文字進行表述:“上溯炎黃,下至宋明,漢(先秦時期則為華夏)族人民所穿著的服飾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自然發展演變而形成的一種明顯具有獨特風格的一系列服飾的集合。”


  如此界定漢服—漢民族的傳統服飾,主要基於以下三點性質的考慮:


  第一:漢服的民族性,即漢服是漢民族的服飾。而中國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裝不能稱為漢服。民族是個整體的概念,所以一個漢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裝,也不能稱其為漢族的傳統服飾。


  第二:漢服發展的傳統性,而傳統又必須分為兩方面,即傳承性與統一性。漢服的傳承性表現在:漢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國上古黃帝時期,并一直保留風格傳承而不斷的發展演化。漢服的統一性表現在從黃帝時期到宋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在歷時近五千年的時間跨度,和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空間廣度上,所有漢族人的服飾在其主流中擁有的共同特點。即以右衽、大袖、深衣為典型代表。


  第三:漢服發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強制下,漢人自覺自愿的情況下,通常不易被人們明顯覺察到的自然的發展,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發展的常規規律。而漢服發展的自然性,更是一個民族傳統服裝的傳承性的基礎,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發展軌跡之下的正當發展演變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過一般的規律,向前追溯其源頭,也可以向后預測其發展方向。以此界定下,中國古代,除了清裝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漢人所穿的服裝,不論樣式、地域、融合、分化、發展,都可稱為漢服,而現代古戲裝,除清戲裝以外,雖然與古代有所區別,但也是依照傳統風格合理改制而來,所以也可以稱為漢服。而漢服,用肉眼是很容易將其與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包括滿裝、洋裝、現代裝)區分開的,現在這種漢服,又多被稱為“古裝(除清裝外)”。


  清朝的服飾,向前追溯,來源于滿族的服飾,向后觀察,也非漢服傳統。所以雖然是漢人所穿,但不符合漢族傳統服飾的“傳統性”要素,所以不能劃入漢服范疇;而今天漢人所穿的服裝,其源流主要是來自西方,“唐裝”馬褂、旗袍等主要源流來自滿族的傳統服裝,所以不能稱為:漢族的“傳統服裝”。即要分清,一個漢族人所穿的服裝和漢民族整體的傳統服裝之間的區別。


  唐裝馬褂也是清朝時的服飾,原是滿族的,不是唐代的!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