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永樂宮壁畫的色彩藝術的運用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07-26 18:18 回復:0 關注量:1065

  中國傳統的繪畫色彩觀是基于古代哲學五行的觀念,因此也就有了青、黃、赤、白、黑的五色之說,在古代的中國黑色被作為眾色之主,中國人膚色為黃色,因此在古人的五行之中,將黃色作為中心正色,被稱作“中和”之色,象征著大地的顏色。由此可見我國傳統的繪畫色彩觀念中,顏色的使用并非全部參照事物的客觀顏色進行模仿,而是將所要進行刻畫的對象先進行分類,然后再根據主觀心理審美的表現形式,去規劃其顏色的表現。永樂宮壁畫中主要運用的是重彩的藝術風格,并在我國傳統繪畫史中取得了相當高的造詣。永樂宮壁畫通過一些具有裝飾性的重彩采用勾填畫法從而增加畫面中內容的氣氛,并有計劃的通過分散使用石綠、石青、朱砂、赭石等石色,以及白色或其他單純色調進行間隔,同時再通過細部的重點加工突出衣袖、鎧甲、傘蓋、香爐、寶座、瓔珞等物體,將壁畫的輝煌壯麗的藝術效果凸顯。以三清殿的《朝元圖》為例,其藝術特征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意向化的色彩象征手法


  三清殿的《朝元圖》不僅在造型師凸顯意象化特征,而且在色彩上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意象化特征。其色彩的運用采用的色彩象征手法與我國古代五色觀念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主要體現為其眾多的色彩完全并臵且并排成平面的構成關系,而對于臉部的五官結構只是略微渲染,可見其最想突出的重點是表現畫中人物的精神面貌而非物質的實體,通過平面造型與色彩的運用將畫中人物的物質性表現降低到最低程度,從而突出人物的精神特征。也即是以概括性、主觀性為主的意象化色彩象征的手法進行物象的表現。如永樂宮壁畫中的神道正尊服飾大多采用正五色,而其余諸神的服飾大多則以褐色、土黃、紫等色進行表現,其青衣綠袍,突出了清素雅致的特點,內衣兼青色、白黃,也表現出了理想中神的清靜以及莊嚴。服飾的花邊有黑、白、紅、金、銀以及石綠石青等色,濃郁且沉著,色彩豐富艷麗但卻不失素雅,給人一種超脫絕俗的感覺。


  (二)線條、重彩勾填、“瀝粉堆金”的技法


  永樂宮壁畫主要以線描和重彩勾填為主要表現基礎,衣紋的用筆采用的是豬鬃特制而成的捻子進行繪制,甚至有的線描可達丈余,世界都較為罕見。畫人物時勾衣則飛舞臨風;須眉則根根見肉;畫荷花、牡丹如含露待放。形象地傳達了當時的人文環境。


  色彩方面,三清殿的《朝元圖》在畫法上采用的主要是富有裝飾性的重彩勾填的畫法,所填的色彩較為濃重。染色之前,用赭石色進行做底,畫面呈現的效果更加厚重,且會出現很富麗的感覺,除此之外,《朝元圖》為了使帝君和圣母這八個主像更加突出,全部使用大設色,除了使用大面積進行設色和正五色填注以外,還大量使用了“瀝粉堆金”以及“剝金”來增強質感的對比,使畫像的輝煌氣勢以及立體氛圍更加凸顯。雖時隔700多年,仍能將當時的富麗堂皇呈現得一覽無余。


  作為中國壁畫史上的典范,永樂宮壁畫雖然已于我們相隔了700多年,但卻能沖破時空的距離,帶給我們極大的藝術感染力。永樂宮壁畫深深影響了中國畫的幾代人,對于中國畫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裝飾性與寫真性辯證關系的把握等對我國以后發展民族藝術,將會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