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明代時期的服飾有什么特點?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07-31 21:12 回復:0 關注量:846

  為重新振興中國社會,明朝政府采取了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的治國方針,對整頓和恢復禮儀極其重視,并根據漢族傳統重新規定了漢服服飾制度。在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發展的前提之下,明代的服飾面貌儀態端莊,氣度宏美,成為中國近世紀服飾藝術的典范。


  明代皇帝的日常服裝是龍袍,上面繡著龍紋、翟紋和十二章紋,一般以黃色紗羅制成,配金冠。皇帝禮服則仍保持上衣下裳的古制,由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組成。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領、袖口、衣襟側邊、裾都是本色。纁裳織藻、粉米、黻、黼紋。


  明初要求衣冠恢復唐制,其法服的式樣與唐代相近,只是將進賢冠改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明代的公服亦用幞頭和圓領袍,但這時的幞頭外涂黑漆,腳短而闊,名烏紗帽,無官職的平民不得服用。公服除依品級規定服色外,還在胸、背綴補子。文官補子中飾鳥,武官飾獸。為褒獎官員的功勛,另特賜蟒袍、飛魚服、斗牛服等服飾。蟒是四爪之龍,飛魚為魚尾有鰭之蟒,斗牛則在蟒頭上加彎曲的牛角。官至極品則用玉帶。所以“蟒袍玉帶”就成為這時大官僚之最顯赫的裝束。明代的漢服影響頗遠,近至東北亞的朝鮮,遠至日本、琉球等藩屬國。至清代,女裝百褶裙、馬面裙及道袍長袍一并留存。曲阜孔氏衍圣公府內藏明代衣冠服飾,滿清上層也有穿著明代衣冠服飾畫像。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