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項依據和目標任務
1.1 立項目依據根據 2004 年 6 月 11 日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司局便函《關于申報2004 年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國家級地質遺跡保護項目的通知》(財建便函[2004]29 號)及《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要求,深圳市龍崗區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鵬茜大理巖礦擬轉型開發為廣東鵬茜國家礦山公園,為實現礦山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改變礦區環境和城市面貌,龍崗區人民政府開展礦山環境治理項目申報工作。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主持編制了深圳市鵬茜大理巖礦山環境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2 目標任務
項目的總體目標為通過礦區環境地質和地質災害測量,制訂科學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方案,并通過治理工程的實施,對鵬茜大理巖礦區因采礦活動破壞的地質環境進行恢復治理。主要任務如下:
①開展礦區環境地質和地質災害調查測量,調查區內環境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為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施工設計提供所需的地形、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資料。
②開展礦區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采用加固堤岸、回填、壓實等土地平整措施,對礦區地面開采破壞的土地資源進行恢復,以滿足國家礦山公園建設的需要。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使礦區地質環境得到改善和恢復,為礦山地質公園建設打好良好的基礎,實現礦山的可持續發展,得到礦山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進步。
1.3 項目的目的和意義
①礦區位于深圳市腹地,龍崗區中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是龍崗區規劃的城市發展區之一,隨著礦山資源的逐步枯竭,區內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礦山的開采已不適應當地產業政策和城市發展的要求,因此礦山遵循國家有關礦山循環開發和生態環境恢復的產業政策,利用現有礦區,結合深圳旅游產業的特點,將礦區打造成為一個一流的國家級的礦山公園,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將為推動該項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②通過對礦區上世紀 80~90 年地面開采破壞的土地資源的整理和恢復、重建礦區因采礦而破壞的土地資源、生態系統。改善和恢復礦區地質環境系統,為礦區土地利用和地下空間開發,建設國家礦山公園,實現礦山的可持續發展,得到礦山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進步。
③通過治理工程的實施,使礦山采空區地質環境得到改善和恢復,結合礦山公園的規劃,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實現的礦山的可持續發展,對改變礦山環境和城市面貌具有重要的意義。
④由于礦山周邊為隱伏巖溶發育區,有潛在的巖溶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存在,通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有效減少礦山引發這些災害發生的可能,提高周邊地區地面穩定性,達到保護城市建設安全的目的。
⑤通過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礦山公園的開發建設,實現礦山經濟的轉型,為實現礦山的持續發展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樹立一個良的典范。
第二章 礦山地質環境現狀
2.1 自然地理及經濟概況
2.1.1 地理位置
鵬茜大理巖礦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坪山湯坑,地理坐標東經114°16′46″至 114°20′50″,北緯 22°39′22″至 22°40′48″,地面海拔約+45~+50m。目前地上面積約 2.8 × 10 5 m 2 ,地下采空面積約 4.6 × 10 5 m 2 。擬建國家礦山公園的礦區北側緊臨深惠公路橫崗—坪山段,交通十分便利(圖 1-1),東距坪山約 5km,西距橫崗約 8km,經深惠公路可達深圳、廣州、汕頭、惠州等地。

2.1.2 自然條件
2.1.2.1 地形地貌
鵬茜大理巖礦位于坪山谷地中西部,南、北、西三面為低山和丘陵,礦區范圍內地勢開闊,地面地形總體上起伏較小,中部為低平的坪山河谷平原,谷地呈北東 70°方向延伸,南北寬 700~1200m。河谷內為沖洪沉積,大部分為農田,其中分布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水塘,礦區范圍內還分布有較多原地面采礦殘留下的積水廢礦坑。區內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形較平坦,相對高差小于 15m。
礦區南部打鼓嶺是區域內最高峰,海拔 527.8m,相對高程 457m,山坡較陡,一般 25~30°,局部形成陡崖峭壁,由燕山三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崗巖組成,其余山勢平緩,山形呈橢圓形,海拔一般 100~150m,相對標高 30~100m,坡度 10~15°,由上泥盆統及下石炭統石英砂巖、粉砂巖、千枚狀頁巖、絹云母片巖組成。山脊大致呈北東70~80°方向展布,其延長方向一般受地層產狀控制。山脊、山坡多為坡殘積層覆蓋,巖石露頭較少。谷地中部開闊平坦,西高(65m)東低(40m),寬 700~1200m,長 8000m 以上,由沖洪積亞砂土、含礫砂土、砂礫層堆積而成,一般厚度 3~10m,大理巖礦床隱伏于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