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執行總結
1.1 公司
上海歐姆尼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計劃中籌辦的專業從事光伏逆變器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公司匯聚了一支光伏逆變器研發、測試、認證、生產和銷售的核心團隊,掌握了光伏逆變器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擁有豐富的產品化經驗,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清潔、高效的太陽能電力轉換設備,有效改變現有不合理的能源格局。
1.2 市場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促使世界各國紛紛出臺經濟刺激政策,將新能源產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優化的重要方向,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而光伏發電產業更是新能源產業里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自 2008 年以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以德國為主的西歐國家近兩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呈現爆炸式的增長,而且隨著歐洲其它國家和北美將光伏發電提高到戰略性發展的高度以及亞太區域主要國家能源政策的調整與補貼的推動,未來幾年光伏發電產業有望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從目前各個國家的上網電價政策、裝機規劃和目標、政府財政狀況以及各光伏發電技術的研發成果等方面考慮,未來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將會呈現以下特點:
1) 全球裝機需求穩步上漲;
2) 德國、意大利、捷克等歐洲國家末班車效應顯著;
3) 美國、日本、英國有望成為新興光伏主力國家;
4) 中國、印度、澳洲、南韓等亞太國家有望成為光伏需求的新興力量。
1.3 投資與財務
公司成立初期共需啟動投資資金 5000 萬元,用于購進測試設備、生產設備、辦公化設備、租賃廠房、生產流動資金、管理費用和后續新產品研發。
公司初期將在上海租賃廠房(初步意向在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另外,我們也正在和常州市等市政府部門溝通,當地政府在招商引資中愿意免費提供一批土地和廠房,公司初期如果選擇到上海市臨近城市,在前兩年每年從廠房租賃中將節約 100-200 萬費用,另外還可以通過土地作為抵押來貸款。
公司為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方占 33.33%股份,管理和研發團隊占 66.67%股份,公司初期在管理和研發團隊中預留 10%股份作為公司后續人才引進的股本激勵。第一年上半年完成生產線的購進配置并投入使用,預計第一年銷售量 60MW,銷售額 1億元,凈利潤 1800-2000 萬人民幣;第二年開始進入迅速擴張期,銷售量 250MW,銷售額 4億元,凈利潤 8000-9000 萬;第三年銷售量 800MW,銷售額 10 億元,凈利潤 1.8-2 億元,并啟動國內外上市計劃,爭取第四年實現國內外創業板上市。
銷售額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 150%以上,凈利潤增長率 130%以上,總資產收益率在 24%以上,凈資產收益率在 28%以上。
風險資金預計在第 3-4 年撤出,優先采用國內外資本市場 IPO 方式比較適合本公司。
1.4 組織與人力資源
公司性質為股份有限公司,初期組織結構采取扁平式管理方式。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總經理負責制。總經理下設技術中心、研發總監、質量總監、生產總監、營銷總監、人事行政總監、財務總監。
2.市場分析
2.1 市場現狀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促使世界各國紛紛出臺經濟刺激政策,將新能源產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優化的重要方向,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同時 2008 年以來隨著光伏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以及光伏組件轉換效率的不斷提高,光伏系統成本顯著下降,使得光伏系統的投資更趨于市場化,從而催生了光伏市場的新一輪增長。
2.1.1 國際市場發展現狀
這一輪國際光伏市場需求的火爆也是起始于 2009 年下半年,因為金融危機和資產泡沫以及石化能源帶來的環境危機導致世界各國尋求通過發展光伏發電來拉動經濟的發展和解決環境的惡化。2009 年全年全球市場的裝機總量為 7.2GW,其中德國 3.8GW。截止 2009年底全球的累計安裝量為 22GW。前十名的國家分別是德國(3.8GW)、意大利(730MW)、日本(484MW)、美國(477MW)、捷克(411MW)、比利時(292MW)、法國(285MW)、中國(140MW)、西班牙(69MW),基本分布于歐美和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2010 年繼續延續著 2009 年的火爆發展,預計全年新增安裝量達到 14-15GW 左右,2011 年將達到15-16GW。
盡管德國補助政策在不斷消減(使得投資者的利潤趨于合理),但絲毫沒有影響到其民眾安裝光伏發電系統的熱情。美國、加拿大、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市場也正在崛起,尤其是美國國會剛剛通過“千萬屋頂計劃”,使得全球市場在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市場需求結構也更加趨于合理。未來幾年,歐洲、北美、中國將是光伏發電的主要市場,許多企業也已紛紛安營扎寨。日本盡管發展計劃雄心勃勃,但市場比較封閉,海外企業很難打入其市場。作為第二梯隊的東歐、東南亞、澳大利亞和韓國市場也將快速發展,其進入門檻相對比較低,市場環境也比較公平。南亞國家印度既具備發展光伏發電的優良的自然條件,也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并且其提出了 2020 年實現 22GW 裝機量的雄心勃勃的計劃,但是其財政能力和政府執行力都有待觀察。
2.1.2 國內市場發展現狀
2009 年下半年,財政部、建設部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屋頂計劃正式拉開了國內太陽能發電建設的序幕,其中“金太陽”示范工程涉及 294 個項目 642MW(3 年完成)。2010年 13 個項目特許權招標也達到 280MW。除了國家層面的補助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各種支持政策,紛紛將光伏產業作為本地的重點發展方向。截止目前整個中國市場的太陽能裝機保有量在 500MW 左右。
盡管國內市場這兩年的發展比較快,各地也出臺了許多扶持政策,但是相對于國外市場缺少明確的上網電價制度,各種制度標準規范也不完善,相關的技術方面的技術人才欠缺,造成國內建設太陽能發電的積極性不高,再者智能電網的建設比較遲緩也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市場的前景不明。但是近期國家將新能源產業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伴隨著能源結構優化和環境保護的巨大壓力,相信今后幾年國內的光伏市場將會迅速崛起,特別是規劃中明確規定到 2020 年國內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將達到 20GW。另據發改委能源所的專家預計,隨著太陽能發電成本的逐步下降以及傳統能源成本的上升,到 2015 年國內智能電網初步建成時,光伏發電的年安裝量將由目前的 200MW逐步增加到 1GW,之后將會更快發展,每年安裝量將逐步達到甚至超過 2GW。總體而言,今后幾年我國光伏企業受益于國內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光伏系統市場化驅動,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強勁發展。
2.2 市場預測
2.2.1 國際市場發展預測
光伏發電行業是一個政策扶持性行業。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在絕大多數國家與火電、水電的發電成本有很大差距,光伏發電產業沒有自身生命力,其行業的發展主要依靠兩大動力:一是國家政策扶持,上網電價、投資補貼是主要方式;二是技術進步,提高轉換率、降低發電成本。發展新能源、低碳經濟是目前以及未來國際上的一個主要話題。
2002~2005 年期間,歐洲各國政府就逐步開展和加大對光伏產業的刺激措施,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施行補貼電價。其中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光伏產業率先發展。亞洲,美洲等國家光伏產業起步晚,2007 年后,隨著國家政策刺激政策的逐步到位,日本、美國、中國等光伏裝機量猛增。
預測未來五年的全球裝機需求,主要是從各國的上網電價政策,裝機規劃和目標、政府財政狀況、各光伏發電技術的研發成果等方面考慮。在《光伏發電:產業鏈趨向利潤均分,一體化企業大有作為》總結了主要光伏國家的最新政策變動。2009 年都紛紛宣布提高未來光伏裝機容量的目標,取消補貼容量上限。但是由于技術進步引發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成本和價格下調,各國的上網電價也逐步削減。在 2010 年~2011 年,德國、意大利會對上網電價有新一輪的削減。整體來說,光伏的全球需求有望快速增長,各國政府補貼范圍擴大,但補貼深度降低。國際市場為光伏企業創造了發展機遇,但也提出了進一步控制成本的挑戰。
1) 全球光伏裝機量穩定上漲
歐洲光伏工業協會(EPIA)2010 年 3 月對主要光伏發電國家的光伏產業、電力公司、能源機構進行了抽樣調查,對未來 5 年全球光伏的裝機量進行了預測,預測分為平穩發展下的裝機量(Moderate Scenario)和政策驅動下的裝機容量(Policy-Driven Scena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