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迪設計的巴特羅公寓
石頭在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女媧煉石補天,精衛鳥噙石填海,石里崩出美猴王,石頭幻化成賈寶玉……一系列的神話傳說為世人所熟知,對當時的文學及藝術產生了積極影響。不僅如此,世界許多部落的原始人還把石頭作為圖騰來頂禮膜拜。把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都寄予賦有靈性的石頭上,希望通過石頭保佑他們豐衣足食、國泰民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處不在利用石頭或變相利用石頭。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征,其質感、光澤、肌理是不一樣的。材料對于體現設計方案的效果十分重要。設計師了解材料的特性,嘗試不同的材料,是呈現整體設計方案的關鍵。對同一種空間形式或裝飾造型,如果賦予其不同的裝飾材料,必然會帶來迥然不同的視覺效果和空間感受;同樣,即使使用同一種材料,如果改變其組合的比例尺度和色彩搭配,也會形成不同的視覺感受。
1.石頭之于建筑
人們常說,建筑是一部石頭寫的書。建筑讓石頭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石頭的歷史也因建筑而格外融入了人類文明的歷程。自古至今,從建筑的結構,到建筑表面的鋪裝,到建筑環境中的裝飾,石材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石材的選擇、組合、雕刻可以賦予建筑物不同的性格與韻味。
石頭無所不在,無所不用。無論是國家的重要建筑物,如皇宮、皇陵、御園,還是民間的園林,房屋、庭院、亭舫、涵道等,無不取材于石。至于石碑、石刻、石雕、石畫、石室、石印等,更是在石頭上做盡文章。因為美麗的石材代表著高貴,也隱含些許神秘,而不同的石頭又各具特色。山中的巖石峻峭凌厲;水中的卵石親切圓潤;北方的山石渾厚沉著;江南的石頭奇巧精妙。根據石材不同的特點,人們把它用作很多用途:石刻、碑碣、石磬樂器、雕塑,尤其是建筑。
1.1關于石雕
中國傳統古建筑雖然以木材作為主要的結構構架,但是由于木材不耐火、腐蝕性強以及防潮性能低等無法避免的缺點,決定了石材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占有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
無論是柱礎、臺基、御道還是石鼓,凡是用石料的部位,幾乎都可以發現有石雕作為裝飾。至于那些完全用石料筑造的、佛塔、經幢、門闕、華表、石柱、橋梁等石雕裝飾則更多。雕飾的內容從模仿自然的花草植物,到各種各樣的吉祥動物圖案。在等級制度森嚴的中國傳統建筑中,石雕不僅僅作為一種裝飾手段存在與建筑上,而是與建筑型制、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一起組成一幅封建禮制的圖像。
1.2關于哥特式建筑
哥特時期的石造建筑技術十分發達,很多象征圣像的圖案體系被融入到教堂設計,因此哥特式大教堂又被稱為“石造的圣經”或“石造的百科全書”。
1.2.1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方式是承重石砌建筑、琢石構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曾寫到:“人類沒有任何一種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藝術寫在石頭上”。這座哥特式的巨石建筑物,歷經兩百年,是巴黎最古老、最大、建筑景出色的天主教堂,在歐洲建筑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圣母院里外都采用了石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內部裝飾風格的石柱既大氣又華麗,石材的運用恰倒好處,大氣古樸又不失華麗,完美詮釋了教堂親和、純凈、大氣、神圣的氣質。
1.2.2弗洛雷大教堂
弗洛雷大教堂從設計開始一直到整座建筑完工,結合了幾代藝術家勞動的結晶。它那由黑、綠和粉紅色條紋大理石砌成的外墻,極具魅力。可以說,弗洛雷大教堂是一部“大理石的傳奇”,一部石材建筑的經典。
1.2.3約克敏斯特教堂
約克敏斯特教堂(YorkMinster)是北歐最大的中世紀的哥特式教堂。它的取材都是上等的石料,石頭與石頭之間巧妙的配合搭配,使整個教堂顯得雄偉異常,神圣莊嚴。它容滿了羅馬人的智慧與美感,整個Minster可以說就是一件巨大的藝術品。站在這座宏偉的中世紀哥特式建筑前,人的心臟仿佛停止了跳動,呼吸被一種深沉的力量壓抑著。陽光斜射在教堂上,巨大的陰影透射在地面,人被籠罩其中,變得渺小了。走上臺階進入教堂,巨大的彩色玻璃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神秘的彩色光暈,穿著白色黑色法衣的教士們穿過大廳,踏踏的腳步聲在身后回響,即便是最俗氣的凡人也不得不變得肅穆起來吧?
無論是中國傳統的建筑還是歐洲哥特式的建筑,我們都可以深深地感覺到石頭的魅力。大自然賦予了石頭獨特的氣質,讓石頭在建筑史上演繹著一篇篇傳奇的建筑神話。石頭不僅僅只是一種建筑材料,它更多意義上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審美,一種超越了設計的經典。
2.石頭之于裝飾
2.1石頭的七十二變
2.1.1高迪的房子
且不說高迪本人的特立獨行和不拘一格,他的建筑總是以一種恣意放縱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令折衷主義中蘊藏的可能性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如果有哪一位建筑師完全依賴絕對精度的手工藝技巧,徹底站在包豪斯所倡導的批量生產和標準化的對立面,那一定是高迪。高迪對材料的把握出神入化:他使用陶片、琺瑯和馬賽克拼嵌成古怪的抽象拼貼畫;他設計的米拉公寓預言了鋼筋混凝土的問世——厚重的石塊里面隱藏著生銹的金屬結構。所有的東西都在忘我的激情中被矛盾地驅趕到一起,失去了控制的活力貼附在雙曲線的靜力結構框架之上……也只有高迪才能將這些瘋狂的形式結合起來吧?
2.1.2石材形態的裝飾應用手法
高迪對材料出神入化的把握為我們提供了榜樣。現今,石材還被加工成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的小石子或小石塊。更加方便了我們進行設計創造。我們在設計中如果能巧妙利用,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芬蘭赫爾辛基的巖石教堂,自然暴露的巖石,結合光的運用,使教堂的整體效果別具特色;日本博物館的鋼筋網與石塊構成了新的材料語言;細石子雖然是黑白的,但同樣可以詮釋新的材料語言;此外,石材墻面可以巧妙運用石材的不同質感和比例關系以形成豐富的細部特征;對于司空見慣的材料,關鍵是有富有創意的組合。
2.1.3石材與其他材料的組合
任何一種材料都極少有可能獨自成就一個建筑。在多數情況下,空間設計要求的是多種材料的協調組合。這一點,密斯的作品的材質運用方法很值得我們借鑒。石頭也是如此。普通的石材,通過巧妙的設計和材料搭配后就可以形成特殊的視覺效果。石材基座與木質建筑墻體互為襯托,具有各自豐富的細部表情讓平庸變的不俗;如圖14中卵石恰到好處地起著銜接與過渡作用;粗獷的墻面肌理是建筑顯得質樸而大氣。設計的魅力也正在此處。一塊普通的石頭如果加以巧妙的設計,同樣也可以體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感覺——這就是石頭的七十二變。3.關于構造
材料最終要服務于設計。我們對建筑的設計就是要創造優美環境,這種環境應該是自然與人造的和諧統一,而整個裝修界面的細中之細就是構造。
提到構造,就不得不提及空間設計的細部處理。空間的整體界面效果主要通過墻面、頂棚、地面圍合的空間界面以及與功能密不可分的固定設施體現出來。這些界面或設施的構造細部,與造型的處理、材料的選擇、尺度的把握、色彩的搭配、光影的控制等都有著重要的關系。尤其是對材料界面轉折處的處理,更成為構造中的細部之細部。因此,它的處理是否合理和耐看,同樣成為設計中的重要因素。
因此,不僅要了解常用的裝飾構造和細部處理方法,還應在此基礎上進行細部構造的創新設計,以推動設計創新意識和施工工藝的整體發展。
結束語
時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建筑已遠遠不止于石頭的構建,各種新奇的材料幾乎可以達到人們想要的任何效果,石材卻從來沒有喪失它的光彩,依舊牽動著人們的夢想。因此,也沒有人再去質疑“石頭的史書”。石頭依然高貴、優雅、沉著、大方地屹立于材料王國的寶座上,向人們講述著它幾千年文明的歷程、幾千年神秘的使命、幾千年滄桑的變化。縱觀石頭歷史和石頭文化,人們對石頭的利用,一是在物質生活方面,一是在精神生活方面。富于創造力而從不安分的人類,從很早以前就已經不滿足于自身的物質局限性,而力求在精神上超越它。并且,隨著社會繼續向前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石頭的作用及其對文化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去挖掘、重視和研究那些潛伏在石頭里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并譜寫新的歷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