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建筑中的戧角(北方稱翼角),由木作和瓦作共同來完成,戧角的木結構,分兩種做法,一為嫩戧發戧,一為水戧發戧。水戧發戧較為簡單,其木構件(老戧)本身不起翹,戧角起翹,全由瓦作向上翹起的小脊來完成,因此其外觀則相對平緩。瓦作向上翹起的小脊,又稱水戧,故稱“水戧發戧”。
嫩戧發戧則較為復雜,其構造主要有下列木構件所組成:老戧、嫩戧、菱角木、扁擔木、彎里口木、摔網椽、立腳飛椽、彎遮檐板、孩兒木、千斤銷、戧山木等。對于上述構件的尺寸、規格與做法,在《營造法原》的“發戧詳細尺寸制度”一節,以及圖版四十七“戧角木骨構造圖”中,都作有介紹,詳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新出版的《圖解〈營造法原〉做法》一書。
但對戧角的安裝卻沒有介紹,為此本文特對該部分的內容作一補充,與各位網友分享:戧角的安裝戧角安裝可在房屋的直挺椽子安裝完成后進行,也可在安裝之前進行,但以前者為多,因為戧角安裝,須以靠近戧角的第一根出檐椽子為基準。
現將戧角安裝的關鍵步驟分述如下:一、安裝之前的組裝戧角安裝之前,可先將老戧、嫩戧、菱角木、扁擔木以及孩兒木、千斤銷等相關構件,組合安裝在一起,以減少安裝時,在高空作業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預先安裝時,還可統一嫩戧與老戧的相交角度,以及嫩戧的起翹高度等,使之相互之間進行比對,也可減少安裝誤差,提高工程質量。
嫩戧與老戧的相交角度,宜在130°~122°之間。但具體角度須按房屋的提棧而定,一般情況是,老戧、嫩戧和水平線所成的兩個銳角應大致相等,這是因為老戧與水平線所成的角度是根據房屋的坡度(即提棧)而形成的。
當房屋坡度決定后,也就決定了戧角起翹的高低,若是房屋坡度較陡,而戧角起翹很低,或者房屋坡度較緩,而戧角起翹很高,都容易使人產生一種生硬的感覺。二戧相交,嫩戧連于老戧,稱坐勢,嫩戧面距老戧頭縮進三寸,戧端作平面。在老戧面上開槽,稱檐瓦槽,以便安裝嫩戧。
檐瓦槽之長度、寬度均同嫩戧根,槽外深五分,內深一寸半,以嫩戧之斜勢而開鑿。將嫩戧嵌入老戧之內,使兩者鑲合牢固,不易松動。老戧與嫩戧之間,為安裝牢固,須設菱角木及扁擔木。菱角木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老戧與嫩戧間的角度,同時也可承受戧角上的一部分壓力。扁擔木主要是在老戧與嫩戧之間,起到拉結與加固的作用,防止嫩戧向外傾覆、松動,同時其高度又起著墊高的作用,使嫩戧與老戧間形成的曲勢更加順適,有利于戧角構件的安裝。
扁擔木與菱角木,二木相加的高度(即拼高高度),不應低于嫩戧水平高度的2/3。菱角木與扁擔木的寬度,為嫩戧戧頭寬度的七~八折。扁擔木與嫩戧上端,為連接牢固,須貫以木條拉結,并用拔緊銷將其拔緊拉實。其外端露于嫩戧之外,稱為孩兒木。孩兒木為四方棱形,一般按菱形放置,其對角寬度為嫩戧寬度的1/5左右,其對角長度是其對角寬度的1~1.2倍,孩兒木之上角與猢猻面下尖嘴的距離是其對角長度的1~1.5倍,視嫩戧的規格大小而定。
在老戧底部,垂直向上,穿過嫩戧中心線、菱角木、扁擔木,貫以硬木制成的木銷,稱千斤銷,其上部也須設拔緊銷,使千斤銷將老戧、嫩戧、菱角木、扁擔木等構件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使之共同受力,因此更加堅固,不易松動。千斤銷露于老戧之外的部分,須施以雕飾,雕飾的花樣有多種,常見的有荷花式、花籃式等,雕飾的高度為其寬度的1.5倍。以上便是老戧、嫩戧、菱角木、扁擔木等構件組裝的傳統做法。
現在施工時,對上述之傳統做法作了改進,老戧、嫩戧、菱角木、扁擔木之間的連結加固,都以對穿螺栓來代替。對穿螺栓須設三道,一道在原孩兒木的安裝部位,一道在原千斤銷的安裝部位,另一道則在靠近扁擔木之后端。底部所開的栓孔,可分別安裝孩兒木、千斤銷作掩飾,而后端的栓孔,因為安裝在與廊桁相交處,并不外露,可不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