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南省滑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祈福納祥趨吉避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滑縣木版年畫保護成果展”30日在北京恭王府開幕。
展覽現場 杜洋 攝
滑縣木版年畫發源于豫北平原、黃河故道,是黃河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它用圖像的方式反映著這里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民間文化流動的印跡。滑縣木版年畫產生自明代中期,至清代、民國發展至鼎盛,但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埋沒民間無人知曉,直到2006年才被重新發現。
2008年,滑縣木版年畫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滑縣縣委、縣政府對滑縣年畫傳承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制訂“搶救、保護實施方案”,舉辦各類文化交流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滑縣木版年畫的傳承與發展。
河南滑縣木版年畫傳承人韓丙赟在現場演示木版年畫 杜洋 攝
此次展覽選取展示了滑縣木版年畫中神像題材的老年畫精品和傳承人代表作品,并以線稿和彩稿對應的方式,展示滑縣木版年畫中祖宗軸題材的代表作品。老年畫12張、傳統版印年畫35張、傳統年畫木版20塊。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韓建峰先生現場印制年畫,并向觀眾展示相關工具、印版等,讓觀眾現場體驗年畫制作。
展覽現場 杜洋 攝
“敬神崇祖降祥納福,天地眾神和諧共存”,是河南滑縣木版年畫主題的集中體現,它作為中國傳統年畫的突出代表之一,通過一種特殊的表達語言和具象感知,訴說著百姓最熾熱的精神向往。以畫寄情,祈愿納祥,趨吉避疫。此次進京舉辦展覽,梳理十幾年來滑縣木版年畫保護成果,通過一張張年畫,以期讓每個觀者得以窺見滑縣藝人的巧手匠心,去探究年畫背后更深層的文化涵義,也望在這特殊的一年里,以滑縣木版年畫寄托美好心愿,為華夏祈福,愿疫情早日消弭。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