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數字化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而在數字經濟中新基建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
一、新基建是“十四五”期間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ㄒ唬┲袊擎偦l展進入新時代
自1995年中國進入互聯網商用起,城市規劃和城市泛智能化開始逐步開放系統、構建系統,并進入到商業的各個領域。截至目前,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礎已基本形成。現在中國城鎮化的發展進入新時代。未來15-2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仍將保持較高速度,每年新增城鎮人口約在1200萬左右,這將對城市各類資源的承載力提出更高要求。
進入城鎮化后半段,城鎮化發展要規模和效率并重,做到水平和質量雙提升。后城鎮化的特點有三。首先,后城鎮化正進入大城市向大都市發展的新階段,大都市圈、城市群將成為主要發展載體。其次,后城鎮化正從空間的城鎮化向人的城鎮化轉變。最后,后城鎮化是城市化與數字化的深度融合,數字化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
?。ǘ?G時代新基建的“軟”實力
基礎設施的特征分為先行和基礎性、非貿易性、長建設周期、整體性與復雜協調性以及公共產品。其中軟性的公共產品是我們過去所不具備的,卻對新基建來說十分重要。如Tiktok,一個被海內外億萬人使用的APP,這就是公共產品,是“軟”性產品。過去我們重“硬”實力不重“軟”實力,重建設不重管理,而現在這類軟性科技已經成為新基建里非常重要的一環。
?。ㄈ┕舱窭淆g化社會,強調人機交互
人口變化使人們更加關注老齡化人口,在經濟轉型和發展過程中,想讓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持續為人類服務,就要真正做到人機互動,共振老齡化社會。未來,數字經濟的核心技術將引領城市的變化和發展,數字經濟變革的力量ICOT將成為城市的新生命線。其中,IT和CT統稱為ICT,以通訊技術、光纖、衛星為主;DT主要是數字科技,即傳統意義上的大數據;OT是運營科技,也就是傳統產業的概念?,F在的5G,特別是5G+與傳統產業融合構成了發展的全要素。在此過程中,將會產生三個變革。第一,新一代產業的變革將突飛猛進;第二,傳統企業吸收新技術、發生大變化;最后,消費者生活將越發數字化。
因此如何把實用性、場景性跟現代經濟掛上鉤,在區域性上作出差異化的發展就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因為科技愿景與演變是有一個過程的。從最早的勞動力到人才建設,從人才建設到人才培養,從人才培養到數字人才經濟......這其中的演變顯示出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密不可分。
新基建的七大熱點領域是數據生產要素,以兩點為例。
第一,七大熱點領域是一個三層結構,底層是5G、5G+與所有數據采集和傳輸相關的內容,這層統稱為數據采集層。底層之上是以工業互聯網為主的工業集中應用層,是新基建的核心點。工業集中應用層可以理解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操作系統,可以給工業集成帶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第二,新基建建設意義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科技以人為本。技術以人為本,技術以科技為人類創造它的服務。消費端的消費者希望多元化,制造端的企業則希望柔性化。對于企業來講,只有做到全渠道的數字化、擁有全面觸點才能了解到用戶的需求。在新基建核心過程中,作為核心的基礎通訊建設的5G能夠讓我們在未來實現全面觸點。
二、新基建新相關技術的發展、應用與轉型
(一)新基建的新技術
1、人工智能
從1956年到現在,人工智能的發展經歷了7到8個階段,但目前其發展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近幾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得到了全球各個政府的關注和支持。
未來人工智能的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單點單項垂直在某一個領域的弱人工智能發展至強人工智能。在此階段中,人工智能將有可能實現與人等同的智能水平;第二階段,從強人工智能發展至超人工智能。在此階段中,人工智能要么能幫助人類永生,要么就是讓人類走向滅亡。
人工智能的新基建過程分為三層。第一層叫算力層,如基礎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知識庫、技能庫、行為庫、物聯網等;第二層叫算法層,包括圖像識別、生物特征、語音語義等;第三層是應用層,即生命、生產和生活。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分區域。人工智能的基礎建設和芯片制造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深圳,而人工智能的應用點則會在中部城市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人工智能發展的趨勢已愈發明顯。
2、區塊鏈
很多人對于區塊鏈的理解還沒有完全脫離于比特幣,但是區塊鏈的作用會遠遠超過它。區塊鏈改變了傳遞方式,也就是生產關系問題。硅芯片和量子計算等大多數技術的核心點是為了突破生產力,而區塊鏈則是改變生產關系的底層技術之一。但區塊鏈不是一個完整的、一個孤立的技術,它需要與很多技術相結合來使用。比如說,我們使用工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驗證技術來確保Block中的數據的真實有效性。
3、云計算和大數據
中國的云計算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技術的應用、核心技術的開發等環節都需要進一步提升。大數據的兩類三性,兩類指數據的來源,機器自動產生的數據和人本身的軌跡數據。三性指數據的來源性、關系和質量等。過去人們憑經驗做事情,在大數據興起之后,人們通過歸類和分析,把過去發生的事情歸納起來,形成新的流程和新的方式方法,通過數字提升所想要表達的內容,使其更具代表性,因此在新基建過程中,尤其是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大數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4、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是一個存儲和分析數據的場所,需要匹配高能量、大量的存儲和計算設備。它與新基建密不可分,跟土地、能源和能耗都有關聯。在大量的產業開始數字化轉型后,我們對于數據中心的需求開始指數性的向上增長。
5、機器人
機器人與人工智能不同,人工智能多數是擬人,而機器人的作用是要補足人的不足,我們不能一想到人工智能就直接鏈接到機器人。例如在老齡化的醫療器械方面,通過使用機器人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全社會都應該關注的部分。
6、遠程操控
在疫情期間,遠程教育、AR/VR虛擬化以及交互推動得到了飛速發展。
(二)新基建應用的新場景
1、電子政務
一網通辦已經成為國家電子政務服務新范式。一網通辦不是簡單的把所有數據都堆到一個平臺上,而是通過數據和服務能夠提升我們辦理業務的效率,從而真正解決老百姓的問題。同時,一網通辦也面臨很大的挑戰,一是因為它涉及后臺數據的真實可信度,二是數據的運用要跨層、跨級、跨部門。這其中也有新技術。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區塊鏈,把認證、授證的可信信息進行區塊的封裝之后,就可以跨越過去類似于信息孤島的結構。
2、溯源產業
由于老百姓對于食品安全、社會公共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監管技術也要隨之發展。在監管領域里,溯源可能是未來非常有代表性的產業之一。溯源產業本身大量應用了物聯網,再加上區塊鏈,這將成為一個非常有新基建特色的應用點。
3、文創產業
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創。隨著自媒體遍布全網,我們對原創作品的保護能力越來越差。在新基建過程中,利用區塊鏈、大數據分析,我們就可以實現版權的保護和確認。因此可以說新基建給文創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生機和變化。
4、城市應急管理
以前我們做不到的城市應急相應,現在通過移動互聯匯聚更多信息就可以做到,同時還能讓城市變得更加智能。
5、工業互聯網
現在全球都在做工業互聯網,其核心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工業互聯網的平臺會給中小企業帶來福音;第二,工業互聯網會給大企業帶來創造平臺、與中小企業融合發展的機會。這里面牽扯到數據驅動下的一個萬物互聯,它能通過新基建的軟性部分讓組織和生產擁有新生機和新變化。
(三)新基建的新架構
1、所有跟新基建相關的技術,其關聯無非是從算力、算法、平臺、智能平臺到應用,在產業政策、產業引導、產業保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詳細了解地區的產業發展情況,在小范圍中如何跟大范圍做匹配。
2、全要素、全價值鏈和全產業鏈。從產業鏈這個角度,我們要關注的是空間和金融。過去的供應鏈通過數字的人、機、料、法、環,已經對新供應鏈產生了很多變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新基建的角度去了解更多詳情。
3、核心架構的變化。未來企業的重點是在于運營。數字化轉型不是每個產業都轉得了的。其次,每個產業轉型所產生的后果不同。每一家企業不同,他們的文化也不同,每個企業所在的地域也不同。一方水養育一方人,因此未來企業的關鍵還是在于運營,可以通過工業物聯網、資產性能管理、環境健康和安全、企業質量管理、信息化服務、制造運營管理這六個元素來發展卓越的數字運營。
價值鏈的全域三駕車。數字化是基礎、價值是支柱、系統性是保障。數據需要存儲,需要保存,需要計算,需要傳輸,需要5G;我們需要云計算,需要大量的采集,需要工業物聯網,因此數字化本身是整個技術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