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詩人說:“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一年匆匆而過,往事并不如煙。在天寒地凍里,一場梅花雪落,恰如一聲嘆息。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鄉;雖然天寒地凍,但陽氣已動,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二候鵲始巢;喜鵲已得來年節氣,開始銜草筑巢。
三候雉始鴝。陽鳥因感知陽氣生長而鳴叫。
小寒詩詞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唐·孟郊《苦寒吟》
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唐·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
一方黑照三方紫,黃河冰合魚龍死。
——唐·李賀《北中寒》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應是夜寒凝,惱得梅花睡不成。
——宋·黃升《南鄉子·冬夜》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清.鄭燮《山中雪后》
小寒民俗
準備過年
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準備辭舊迎新過大年。遠方的游子也盼著團圓,忙活了一年,“回家”二字,才是漂泊的終點。
踏雪尋梅
寒冬臘梅,殘雪金陽,成冬日一番奇趣景象。此花的開放,也許是為了給蟄居的人們一個走出來的理由。小寒時節,民間多有賞梅風俗,賞心悅目,又風雅之致。詩人孟浩然常騎著驢子在風雪中尋梅,因而有人給他寫了一首打油詩:“數九寒天雪花飄,大雪紛飛似鵝毛。浩然不辭風霜苦,踏雪尋梅樂逍遙。”
圍爐夜話
天寒地凍,宜圍爐夜話。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沏上一壺茶,買上一包落花生,邊吃、邊喝、邊談、邊笑,一家其樂融融,躲過天地的嚴寒。紅學家鄧云鄉曾作詩:“京華憶,最憶是圍爐,老屋風寒渾似夢,紙窗暖意記如酥,天外含吾廬。”
吃菜飯
到了小寒,江蘇一些地方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搭配,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香鮮可口。
吃糯米飯
廣東一些地方的傳統是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面吃。
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
今日小寒,在柳宗元的筆記里,這是個孤獨的時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人生無常,孤獨,不過是生活的常態!這個冬天,如果你覺得孤獨,就去等一場雪吧,且待,爾與梅花兩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