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盤點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民居建筑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1-01-11 14:40:09  來源:網絡
核心提示:中國擁有55個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各地區,居住上呈現著小聚居和大雜居的特點,因之誕生了各自發展又相互影響的少數民族建筑文化,構成了中國建筑文化的重要部分。

  中國擁有55個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各地區,居住上呈現著小聚居和大雜居的特點,因之誕生了各自發展又相互影響的少數民族建筑文化,構成了中國建筑文化的重要部分。其中比較知名的有蒙古包,吊腳樓,侗族鼓樓,傣族竹樓,藏族碉房,羌族碉樓,白族瓦房,彝族土掌房等等。


  下面本文盤點了中國著名少數民族特色建筑,看看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民居建筑都有哪些?


  1、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于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墻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墻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2、吊腳樓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重慶、貴州等)、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渝東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東南地區的吊腳樓特別多。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吊腳樓屬于干欄式建筑,但與一般所指干欄有所不同。干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干欄式建筑。



  3、侗族鼓樓


  最高的防腐木涼亭--侗族鼓樓,鼓樓是侗鄉具有地域特點的建筑物,流行于貴州、銅仁、湖南、廣西地區。鼓樓以防腐木木鑿榫銜接,頂梁柱撥地凌空,排枋縱橫交錯,上下吻合,采用杠桿原理,層層支撐而上。鼓樓通體全是防腐木木質結構,不用一釘一卯,由于結構嚴密堅固,可達數百年不腐不斜。在古代侗族鼓樓還有作為開會場所、外敵入侵鳴鼓警示等作用。


  4、傣族竹樓


  傣族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稱為“竹樓”。傣族竹樓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層高約七八尺,四無遮欄,牛馬拴束于柱上。建筑極為便易,只須伐來大竹,約集鄰里相幫,數日間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須加以修補。


  5、藏族碉房


  碉房是中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內蒙部分地區常見的居住建筑形式。據記載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為了適應青藏高原上的氣候和環境,傳統藏族民居大多采用石構,形如碉堡,所以被稱為“碉房”。這是一種用亂石壘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層。碉房的名稱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



  6、羌族碉樓


  羌語稱碉樓為“邛籠”。早在2000年前就有記載。碉樓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間,用以御敵和貯存糧食柴草。碉樓有四角、六角、八角幾形式。有的高達十三四層。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黃泥土。墻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墻內側與地面垂直,外側由下而上向內稍傾斜。修建時不繪圖、吊線、柱架支撐,全憑高超的技藝與經驗。建筑穩固牢靠,經久不衰。


  7、白族瓦房


  白族瓦房周城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鎮。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廣泛采用石頭為主的建筑材料。大理民間有“大理有三寶、石頭砌墻墻不倒”的俗語,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點。石頭不僅用在打基礎、砌墻壁,也用于門窗頭的橫梁。白族民居建筑講究,飛檐高翹,斗拱別致,鏤空花枋,比較重視門樓建筑和照壁門窗雕刻以及山墻彩繪的裝飾藝術。


  8、彝族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為彝族先民的傳統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層層疊落,相互連通,遠遠看去甚是壯觀,后期彝漢混居,融合了部分漢族民居的特點,逐步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稱民居建筑文化與建造技術發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為墻基,用土坯砌墻或用土筑墻,墻上架梁,梁上鋪木板、木條或竹子,上面再鋪一層土,經灑水抿捶,形成平臺房頂,不漏雨水。房頂又是曬場。


  9、哈尼族蘑菇房


  哈尼族蘑菇房是哈尼族人所居住的特色房屋。哈尼族居住在向陽的山腰,依傍山勢建立村寨。哈尼族蘑菇房狀如蘑菇,由土基墻、竹木架和茅草頂構成。屋頂為四個斜坡面。房子分為三層,底層關牛馬堆放農具等;中層用木板鋪設,頂層則用泥土覆蓋,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蘑菇房造型美觀,別具一格,冬暖夏涼。



  10、船型屋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種,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區。黎族同胞為紀念渡海而來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狀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稱為船型屋。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與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狀,用紅、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頂上蓋以厚厚的芭草或葵葉,其圓拱造型利于抵抗臺風的侵襲,架空的結構有防濕、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較好的防潮、隔熱功能。


  11、布依族石板房


  布依族民居多為干欄式樓房或半邊樓式的石板房。貴州的鎮寧、安順等布依族地區盛產優質石料,當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頗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條或石塊砌墻,墻可壘至5至6米高;以石板蓋頂,風雨不透。除檁條、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用的桌、凳、灶、缽都是石頭鑿的。一切都樸實無華,固若金湯。這種房屋冬暖夏涼,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較差。


  12、哈薩克族氈房


  以游牧為主的哈薩克族,逐水草而遷徙,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住一種易于支撐和拆卸的氈房。氈房上部為穹形,下部為圓柱形,四壁有網狀的木桿搭成整個氈房的骨架,再用芨芨草制成的席子圍住,外包白氈。氈房內,靠門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和待客。哈薩克族的氈房藝術在草原到處可見。氈房內四周是掛壁,地上是花氈,各種幔帳都是刺繡藝術品,使人賞心悅目,仿佛置身于藝術殿堂。


 

本文標題: 盤點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民居建筑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10076.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1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丽区| 盖州市| 镇沅| 莱州市| 乌兰县| 曲松县| 潢川县| 普安县| 呼玛县| 额尔古纳市| 吴江市| 乌恰县| 怀宁县| 秦安县| 黄石市| 湾仔区| 中牟县| 云阳县| 象州县| 永胜县| 济源市| 吴江市| 广平县| 绵阳市| 苏尼特右旗| 绩溪县| 秦安县| 孝义市| 浦北县| 石景山区| 巴塘县| 阿巴嘎旗| 永胜县| 腾冲县| 通州区| 西安市| 库伦旗| 河曲县| 礼泉县| 内黄县|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