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是古代臨慶國、臨賀國的所在地,是戰國時期嶺南文化發展的一個標桿。賀州有壯、瑤、苗等十幾個少數民族族群,這些不同民族和不同族群的人,這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旧隙疾俑鞣N不同的方言土語,各地方言土語中的九都話、八都話、壯話、土白話、麻該話、大寧聲等數不勝數。
瑤族史上以民風淳樸卻又彪悍著稱的古老的民族,是中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據悉,瑤族發于黃河流域。后因部落、諸侯割據,戰事連年不斷,瑤民被迫逐步遷入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國家,在越南、老撾、泰國北部也有廣泛的分布。后因東南亞國家排華和戰亂,部分還飄洋過海移民到美國、法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被稱為“東方吉普賽人”。因此,同為瑤族人,他們居室、服飾、婚娶、禮教、文化娛樂等各方面的習俗迥異,有著各自的鮮明特點,就連語言也不盡相同。
瑤族房屋建筑因地而異,形式多樣。一般而言,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瑤族多就地取材,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樣;居住在坡度比較大的山嶺地帶的瑤族,多采用“吊樓”式建筑;居平原丘陵地區的瑤族,住房多為土木或泥木結構,與壯、漢族住宅相同;聚居山地的瑤族講究村寨整體,房屋建筑多為層疊式,幢屋毗連,層次分明。大的村落山寨,房屋從山腳疊到山腰,甚至疊到山頂,民族風格獨特。
那么賀州瑤族的民居有哪些特點呢?
一是過山瑤的吊腳樓。這種房子的最大特點是將屋子的底樓設為欄圈蓄養牲畜,欄上設房住人。目前賀州瑤區吊腳樓保存最為豐富的地區是富川朝東石林村。
二是木板房。以圓木為柱,木板為墻的房子。圓木共4排,每排3根,豎于房子的四面。沿墻壁方向,相鄰的圓柱之間,柱頂用天枋連接,柱腳用地枋連接。枋條為四方形的木條,其中一個面開有凹槽,天枋槽口朝下,地枋槽口朝上,將木板鑲入槽中,做成木板墻。地板、樓板亦由木板輔成。并且梁、柱、枋和木板之間全部用榫頭卯接,不用一枚鐵釘。屋頂蓋木皮。
三是夯墻房。將泥、沙混合后,夯實使之成為墻體的房子。平地居民夯墻時,在泥土中要拌入石灰。山區瑤族由于條件有限,無法運進石灰,一般就在墻體內放入竹子和小木棍為筋。
四是平地瑤磚瓦房。建筑房屋正廳要開并列的兩道中門,左為陽門,右為陰門。陽門經常開關,是陽人出入的,陰門是給鬼神出入的,只有祭祖和家中有人去世時才開。
在過山瑤民居中,無論吊腳樓、木板房或是夯墻房,村民住房都是一字排開相鄰而建,而且前后排之間是后排的大門對著前排的后墻,不會像城區街道兩旁的民居大門與大門相對。主要是因為過山瑤民居都是建在山坡上,這種地形使得房基只能像梯田一樣沿坡一級級開挖。久而久之,這種房屋布局甚至演變出一種思想,認為大門與大門相對可以互相窺見對門家的財產,會引發貪念。因而,必須是后一排房子的大門對著前一排房子的后墻。
無論過山瑤、土瑤,民居中火塘一定具有核心地位。20世紀70年代前,瑤族不僅圍著火塘煮食進餐,冬天也圍著火塘取暖。沒有棉被的家庭,冬天也不上床睡覺,而是圍座火塘四周靠墻入眠。因此,瑤族家庭對火塘很是敬畏?;鹛辽系娜_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腳踩;火塘內的柴禾忌諱倒著燒。
廣西賀州散落在鄉間保存比較完好的古民居,大都始建于明清時期及民國初期,年代久遠的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這些古民居整體龐大,設計合理,工藝精湛,達到了人文、工藝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效應,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