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保護就沒有傳承,更談不上創新發展,但是在城市建設大潮的沖擊下保護文物古跡何其困難。”孫統義,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徐州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傳承人,自15歲起拜師學習傳統建筑營造技藝,目前是徐州地區建筑流派——車村幫營造技藝唯一傳承人,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徐州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傳承人。多年來,他一方面以師帶徒,傳承技藝、保護非物質文物遺產;另一方面還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阻止破壞古建筑的行為。
不顧生命危險勇護崔燾故居
1999年,孫統義剛到徐州市戶部山,發現已評為徐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崔燾故居被寫上了“拆”字。他很詫異,向當地文物局了解情況,文物局表示:市政府要拆“棚戶區”建商貿城,我們擋不住。孫統義問:“按文物保護法規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改作他用要有上級文物部門批準。有批文嗎?”得到的回復是沒有。他多方了解情況,經文物部門同意,自愿住進了崔燾故居下院一幢空著的老房子里。并聯系徐州的專家學者、市民,緊急呼吁保護這處重要歷史遺存,將一千余人簽字的材料分別送到徐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政協等各級領導手里,并與中央電視臺聯系,邀請他們進行采訪報道。
在多方壓力下,徐州市委、市政府保證堅決保護這兩處文物。但以利為先的開發商不死心,計劃連夜用鏟車將崔燾故居下院推平。孫統義聽到消息后,立即聯系當地公安機關,帶領一班人和開發商對峙,站在推土機鏟頭上說:“要推你先推死我!”他臨危不懼的精神得到廣大市民支持,震懾了開發商,派出所的同志趕到后制止了這起惡性破壞文物行為。2006年,崔燾故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理力爭保護李蟠狀元府
清康熙年間徐州狀元李蟠的狀元府坐落在徐州戶部山西南坡,占地約6000平方米,是戶部山古民居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安危備受徐州人關注。早在20世紀90年代,孫統義就開始對李蟠狀元府進行考察,并于2002年繪出了狀元府平面圖,在徐州日報發表相關文章。
某天,群眾向孫統義反映狀元府門前的道路要拓寬,狀元府東側的老鹽店前半部分將被拆除,他立馬趕到現場,墻上果然寫著一個大大的“拆”字,他立刻找到有關部門負責人質問:“你們要拆除狀元府,是否有文物部門批文?”負責人狡辯說,市政府工程要什么批文?孫統義據理力爭:“政府也要按文物保護法辦事。”他向文物局反映后,立刻寫了一份呼吁材料,市民知道后踴躍簽名。他把呼吁材料分別送到人大、政協等單位,當地政協實地考察狀元府后,發表了要保護戶部山文化高地的文章,狀元府得以留存。他負責看護這處古民居,一護就是20年。終于李蟠狀元府被徐州市列為重點工程項目,孫統義長出了一口氣。
長期堅守守護劉家院
位于徐州戶部山東坡的劉家院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劉啟勛在徐州戶部山的房產(劉啟勛后來去了臺灣),蔣經國和劉啟勛是好朋友,借此房辦公3年,期間蔣經國夫人蔣方良從蘇聯回國,曾由劉啟勛夫人陪同在此居住了一段時間。淮海戰役后國民黨敗走臺灣,此地一直作為戶部山小學教師宿舍。1999年戶部山拆遷改造,原居民已經搬走。某天,孫統義得到消息,開發商已找好人,要連夜把劉家院和緊鄰的閆家院一塊拆除。孫統義聽說后立即找到當地文化局,向負責文物保護的領導匯報此事:“你們如果出個證明,我今晚住進去阻止他們破壞行為”,領導同意并立即寫了材料。
當晚,開發商知道孫統義夫婦住進劉家樓后,惱羞成怒,用硫酸燒死了院內兩顆百年石榴樹,向孫統義示威。第二天彭城晚報報道了這件事,引發公眾關注,在輿論的壓力下,這處重要的歷史建筑才幸免于難。但至今,該建筑的保護問題仍未解決好,孫統義已經在這里住了13個年頭。
這幾處古建筑,只是孫統義保護的諸多文物古建中的兩個。比這艱險危難者有之,驚心動魄者更有之。因此孫統義被徐州市多次評為文物保護積極分子。也有人問他:你不怕嗎?你為什么這樣做?孫統義說:“怕,但我更熱愛家鄉、熱愛徐州,為留住城市的記憶和技藝的傳承,這些古建筑必須保護。”
2021年,孫統義已為自己定下若干文物保護目標,將帶著他的徒弟們在古建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技藝活化傳承、創新、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