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這座“博物館之城”,博物館以多元的主題、精彩的內容持續不斷地滋養著城市的文化脈絡。近年來,科技賦能加深了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深層互動,博物館也更加注重文創的縱深推進,開啟更多IP授權交易和跨界文化合作新模式。新技術進入大眾生活,加快了文化知識的傳播速度及廣度,也吸引著更多的年輕人走近文博、親近文博。2021年,成都市各大博物館在呈上豐富展覽的同時,繼續跨界探索,讓“博物館+”變成一種潮流,為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釋放更多可能。
關鍵詞:新技術
打破常規觀展的時空界限
去年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核定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16年新開放的成都博物館,直接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文博創新,在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中乘風破浪,成都博物館開館后在各個維度不斷創新:重要展覽均制作360°全景VR;全國第一個采用直播講座的博物館,“絲路之魂”特展期間的22場講座共獲得了超過2000萬的在線觀看量;活潑有趣的動畫、小游戲、H5、表情包、動圖等則充分迎合年輕人的喜好和使用習慣;針對網絡視聽用戶的急速增加,開發系列音頻、視頻用于線上傳播······
成都博物館
如今,越來越多的文博機構通過引進新技術,打造數字文物庫,開展系統性的“數字變革”,使觀眾更方便地獲取到文博相關數據和圖像,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傳播。得益于AR、VR、云服務和5G技術的日益成熟,傳統博物館開始也逐步向智能數字化轉型。
即將在今年迎來發現二十周年紀念的金沙遺址,從三千年前的歷史深處走來,卻積極地擁抱最新的前沿科技。作為全國7家“智慧博物館”試點單位之一,金沙遺址博物館立足“文化+科技”的全新定位,在國內率先推出陳列展覽可視化系統、文物數字化保護應用總線等14個子系統綜合管理平臺,將文物保護、業務管理、公眾服務等多個博物館核心業務納入智慧網絡,實現系統間的互聯共享。同時,通過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技術,讓全球公眾以更加智慧、經濟、便捷的形式體驗金沙文化、感知古蜀文明。
觀眾在金沙遺址博物館觀展
5G移動網絡技術的應用,更為博物館傳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去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金沙遺址博物館推出四川首個“手語導覽小程序”、全國獨家“線上虛擬講解”等項目。與此同時,金沙還聯合四川移動發布金沙主題“5G+視頻彩鈴”。
關鍵詞:跨界熱
“文化+”給博物館帶來更多可能
伴隨著人們大量涌入博物館參觀,觀眾群體多樣性增加,多層次文化消費需求快速增長,落實“文化+”和“大文創”理念,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技術融合邁進了更深層次的新維度,博物館正在創造更多可能。
去年9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與騰訊旗下首款三國題材沙盤戰略手游《鴻圖之下》達成全面合作。雙方將在學術研究、文化主題活動、新文創合作升級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在新文創戰略框架下,通過數字化內容和創新型宣傳,共同傳承弘揚和創新發展三國文化,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專屬文化標識。依照成都市對三國文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將是未來成都市開展三國文化學術交流、發展當地三國文化主題新文創事業的前沿陣地。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與《鴻圖之下》合作發布會上的3D投影
眼下,成都永陵博物館“二十四伎樂”作為重要的成都文化IP進行開發,推出音樂劇,音樂視頻和衍生品等產品,讓更多人了解成都深厚的音樂歷史文化。不久前,一組“古畫場景復活計劃”視頻依次上線,逐步引爆網絡,引發網友熱議,國風美少女“伎樂少女101”正式出道。視頻中,少女們穿著晚唐服飾,用古琴、琵琶、二胡等民樂演奏著《summer》《牛仔很忙》、《天空之城》等經典曲目,勾起了80后、90后的回憶,展現出東方之美,演繹國風新潮流。
將博物館文化搬進餐廳,杜甫草堂與肯德基的文商跨界融合令人驚喜。餐廳內采用3D全息投影,立體還原了杜甫故居草堂的春夏秋冬,同時還伴有杜甫描寫春夏秋冬的詩歌,比如春天是“春夜喜雨”,夏日則“仲夏苦夜短”,秋天到了則“秋高風怒號”,隆冬時節則為“季冬樹木蒼”等等。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表示:“杜甫草堂長期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和創新發展。這幾年來,我們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其中藝術授權就是博物館文物活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關鍵詞:活起來
豐富活動帶來全新體驗
近年來,杜甫草堂貫徹落實“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的文化教育理念,加強與學校和社會力量的合作,通過草堂專業人員和學校名師聯合實踐開發,在現有“學在草堂”和“樂在草堂”兩大板塊的教育內容基礎上,打造出包括“學生一課”“家長一課”“老師一課”等七大系列社教活動,推進詩歌文化與課本知識融合。其中“學在草堂”以詩歌文化學習體驗為主,開發設計了“墨韻書香”“詩意園林”“非遺技藝”“禮樂雅韻”系列課程50余門。
通過小朋友扮演“喜神”并帶領游客游“喜神方”,是多年來“武侯祠成都大廟會”活動的特色項目。“喜神”小屋,“小喜神”們將化身傳統文化小使者,以趣味問答、你畫我猜、傳統燈謎等小游戲的形式為五湖四海的游客送上“喜神”印章和新年小禮品。
博物館積極發揮實踐教育基地的作用,弘揚傳統文化。各種寓教于樂的社教活動紛至沓來,頗受市民觀眾歡迎。去年9月,籌備半年之久的成都博物館“周末兒童博物館”綜合主題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成博將舉辦周末兒童博物館夜間大型綜合活動的消息一傳出,200個首場活動名額被“秒殺”。圍繞陳列展覽、館藏、傳統節日、重要紀念日和重大活動等,成博面向不同群體,研發推出了涵蓋歷史文化、非遺文化、傳統節慶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科學等一系列專題教育活動,將展覽講解、專題講座、特色展演、互動實踐、趣味游戲等活動內容有機融合,以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帶給觀眾全方位的參觀學習體驗。
三星堆博物館
關鍵詞:新期待
三星堆遺址再次啟動發掘
在成都周邊,1986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再度受到各方關注。去年12月30日,央視發布2020年度國內十大考古新聞,三星堆新發現6座祭祀坑成功入選。
2019年10月22日至2020年8月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在三星堆遺址開展了系統、全面的考古勘探與考古發掘,在1986年發掘的“1、2號祭祀坑”附近新發現6個“祭祀坑”。基本摸清了“1、2號祭祀坑”周邊祭祀區域的范圍,以及各類遺存的年代序列和空間格局。
從去年9月開始,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囯內多家機構啟動對這6個祭祀區的考古發掘。考古專家指出,就三星堆遺址本身而言,在一個區域新發現6個祭祀坑,這意味著該區域是古蜀國都城的一個祭祀活動場所。祭祀活動場所的確認,可以幫助學術界整體把握三星堆古蜀國都城當時的空間、格局、結構和里面各種人群的分布情況。
神秘的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極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內涵與外延,也許會在2021年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讓長江文明的拼圖更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