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建筑秩序既滿足伊斯蘭文化注重的性別觀,保障居住空間的私密,還能順應荒漠氣候環境,防寒避暑,使得維吾爾民族在能源匱乏時期得以生存,實乃寶貴的生態智慧。
維吾爾院落對外封閉,保障住戶私密,躲避沙塵侵襲,并抵御夏季的高溫和冬季的寒風,對內則開敞通透,通過院落布局,營造舒適宜人的庭院微氣候環境。維吾爾民居院落通常依據動靜差異、潔污差異劃分為五個區域,即入口院門區、主體用房區、屋前區、輔助用房區和種植區。
其中屋前區是緊鄰主體用房區的室外場所,通常圍合封閉,既防風沙,又可利用建筑高度形成熱壓,白天促進人體蒸發散熱,夜間引進冷風降溫,有的屋前區還架設屋頂或種植高大喬木為建筑遮陽降溫。種植區與主體用房區通常不設圍墻隔斷,而是用葡萄架連接過渡,形成室內與室外空間相互滲透,在炎炎夏日發揮綠色植物的遮陽和蒸騰降溫作用,為室內外空間提供蔭涼。區域劃分細化了生活空間的功能分區,同時形成從戶外到室內的多層空間過渡,豐富了空間層次,調節了院落微氣候。
庭院布局依據維吾爾庭院布局順應氣候變化,依據民居分布區的氣候差異,可將維吾爾民居建筑為五類:
(1)高架棚式,以吐魯番地區為代表。吐魯番是我國最熱的地區,夏季溫度極高且烈日曝曬,遮陽庇蔭是基本的生存之道。該地區民居的院落呈半封閉狀,院落上方架設棚蓋,由于該棚高出建筑屋頂1-2m,有時凈高達6-7m,因而稱為“高架棚”。高架棚的面積很大,往往覆蓋了建筑之間的全部空地,為整個生活場所提供蔭涼。此外高架棚架設在建筑前檐的柱子上,柱間用土坯砌出鏤空的花墻,夏季高架棚頂部的熱空氣從花墻透出,促使冷空氣從果園流入,形成順暢的熱壓通風路徑,有效降低院落環境溫度。
?。?)阿以旺式,以和田地區為代表。和田地區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西南邊緣,干熱少雨,風沙頻繁。為了避免風沙侵襲,當地民居采用以“阿以旺”為中心的封閉式布局?!鞍⒁酝睆男问缴吓c現代中庭類似,通過將建筑圍合的庭院拔高,加屋蓋和側面天窗而成,不僅寬敞明亮、通風良好,并且適于抵御風沙、寒暑的侵襲,是維吾爾人日?;顒?、接待客人、喜慶聚會、舉行歌舞活動的主要場地,也是整個建筑中裝飾最華美的地方。
(3)內庭院式,以喀什地區為代表。喀什地區春夏多風沙浮沉天氣,但由于綠洲連片成串,與和田相比,風沙漸小,次數亦少,因此完全封閉的阿以旺逐漸被四面圍合的無頂內庭院取代,庭院內種植花草樹木,搭建葡萄架,還設置蘇帕,供人盛夏時節避暑乘涼。由于喀什是維吾爾族先民西遷時留居人數最多的地區,眾多城鎮和自然村落的人口密集,用地緊張,故庭院平面常順應基地的形狀,不講求規整,此外建筑豎向發展,下挖地下室或加建樓房,樓上樓下的交通曲折,無固定程式,常在垂直方向上出現多級庭院,形成靈動流通的空間意趣。
?。?)開放庭院式,以庫爾勒、阿克蘇一帶為代表。該地區氣候與喀什類似,且沙塵甚少,加上此地漢文化氣息較濃郁,受河西走廊漢族民居影響,原阿以旺和內庭院空間被開放式庭院替代,建筑平面形式演化為曲尺式、凹字形,均面向花園庭院。建筑單體呈一明二暗的格局,有時擴展為五開間。建筑形象中漢式建筑形態明顯,結構為雙架、方柱、梁托有枋,裝飾上極少運用尖拱,線條簡潔。
?。?)花園式,以伊犁地區為代表。伊犁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夏熱而少酷暑,冬冷而鮮嚴寒氣候宜人。院落擺脫了封閉或半封閉的庭院狀態,大型花園(或果園)取而代之,形成以花園為主體,建筑呈一字型或曲尺形的開放型花園式格局。建筑空間通過側窗、外廊與花園呼應,由于天氣寒冷,外廊無生活起居的功能,僅作交通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