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關于“新基建”的話題,近期比較熱門,各個層面都在關注,中央也多次提及。那么對于建筑行業來說,該如何與之結合,今天結合“數字化”轉型這一話題和大家做個匯報。
“新基建”的概念
首先讓我們回顧下“新基建”的概念。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內涵做出正式解釋:“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不難發現,“新基建”重在產業融合,重在落地應用,目前我們也正在與中關村管委會合作一項關于5G+智慧工地的專項大賽,用以推進“新基建”在建筑行業內的落地與應用,期望擁有相應技術能力、產品方案的企業參與到我們的大賽當中,共同推動整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目前建筑行業的數字化進程還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但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抓住后發機遇優勢,充分利用當下既有的數字化技術工具。以下是三大基礎設施建設。
1、信息基礎設施
房屋始終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我們從住山洞到當代各種功能性建筑,到未來智能、綠色建筑等等,都是基于滿足人類需求變化而發展的。要不斷利用新技術來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首先是要用信息技術將建筑串聯起來,建筑智慧了,我們的城市才能智慧,才能更加宜居。
2、融合基礎設施
我們現在擁有了這么多的技術與我們建筑行業要如何融合?以前某些項目為了品牌形象會用上智慧工地技術,現在大家關注的是智慧工地到底能給我帶來什么。比如在安全這個領域,智慧工地的解決方案已經趨于成熟,那么接下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智慧工地為我們的質量、進度、降本增效服務,這也是我們的智慧工地解決方案要持續進行優化的。
3、創新基礎設施
創新基礎設施將改變我們原先的做事方法。比如未來的建筑無論是轉成PC構建還是混凝土實現裝配化,商品混凝土站可能就不存在了。屆時它可能只是PC構建廠的一個附屬設施,而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商業機構,它的價值鏈將被整合到PC構建廠中去,這就是價值整合,新技術的到來會改變我們現有的作業方式,原先某些價值創造方式會隨之被取代。
“新基建”的影響
“新基建”不會只孤立存在,而會深度融合到各行各業發展之中,通過“新基建”助力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為數字化發展提供全新的基礎設施支撐,是未來行業乃至國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新基建”將融合到我們現有的體系之中,以下我想探討幾個方向。
1、數據
未來數據一定是我們的核心生產力,無論對于企業、崗位還是某一個項目。對于崗位層來說,有一些工作依靠數據就可以被解決了。人主要是發揮著智力作用。今天越來越多的“軟件”你只需要有一個賬號就可以去使用,背后是大規模云化應用崛起,雖然有時候為了更好的效果會在本地安裝一些內容,但是本地化的軟件安裝逐漸在減少,大量的內容都集中到云上了。這也意味著一些現有的服務模式將會被影響。
2、推動數據治理規范,促進數據開放共享
未來當數據共享達到一定程度之后,行業的知識體系建設就尤為重要了。拿現場的平面布置來說,一位剛畢業的學生會使用CAD畫平面圖,用來展示各區域位置在哪。但在工長或生產經理眼里,他們是需要利用知識經驗與現場特點來進行布置的。未來我們可能擁有這樣一套系統,將各種規范條件整合實現一鍵布置,自動幫助我們生成多個方案,我們可以從中篩選出我們認為最合適的一套。
3、平臺的出現
平臺對于我們行業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但是時至今日我們也只是發展出了一些平臺雛形,尚未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行業平臺或產業互聯網平臺,因此在這里我們暫時不深入展開探討。
“新基建”助力施工企業數字化轉型
我認為“新基建”是奠定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這里面一共包括四個方面。
1、國家政策引領
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基建”涉及諸多產業鏈密集發布信息化建設標準,“新基建”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2、企業管理訴求
技術革新將帶來管理方式改進,從而提高利潤率。嚴格控制風險,保障生產質量安全。采集數據,將企業的數據沉淀下來,成為數據資產,重復利用。
3、技術成熟
目前“新基建”相關諸多技術已步入成熟期,如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BIM、物聯網、邊緣技術等等,為“新基建”提供技術基礎。
4、數字轉型嘗試
近些年越多越多的領域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嘗試,從國家層面,區域層面,行業,企業都在進行的數字化轉型工作,大家可以進行學習和研究。
施工企業數字化發展階段
2003年當住建部推進行業信息化之后,有大量的企業開始購入OA、ERP等系統,第一次開啟了我們的企業信息化浪潮。由于互聯網在其它領域的快速發展而對建筑領域產生影響。這個階段BIM技術得到了不斷的普及和應用。
在天璣科技的解決方案中,我們有完整的BIM加智慧工地解決方案,通過BIM將各種數據導入到模型中,解決現場管理需要,得到一個數據應用場景,并用智慧工地來解決數據的管理問題。現在BIM和智慧工地就逐漸融合在一起了,在模型上的數據越來越大,發揮的價值也越來越高,我們通過智慧工地能夠采集到的數據也越來越多。
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滿足于某一崗位的數字化實現了,因為無論是項目還是企業都希望我們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能把質量、安全、進度、成本等方方面面都妥善管理得當,從而向全面業務數字化方向推進。
實體數字化:BIM應用趨勢
BIM發展在國外的定義是非常清晰的,被認為是建筑行業的心臟技術,即未來要實現數字化,那么BIM技術是基石。當我們在思考BIM應用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何種效力的時候,思考是必要的但不能停下腳步靜止思考。有些企業還處在對BIM應用的觀望階段。
其實一旦自己企業開始使用BIM,你所要攻克的困難一樣也少不了,人才的培養、組織管理、讓每一位工程師都會使用BIM、技術與本企業核心的融合等等,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現學現用的,需要積累。此外伴隨著BIM的應用實踐,企業的管理方法也可能會隨之發生轉換。
“新基建”助力BIM應用
當前很多與BIM技術結合的工作已經在施工現場實施了,比如利用IoT技術的精細化人員管理,利用AI+5G技術實現的降本增效安全管理以及規避安全隱患的AI智能識別,利用AI技術圍繞工料展開的智慧數鋼筋應用達到提效減負,利用IoT技術實現的實時全面感知現場等等。
“新基建“推動智慧工地應用
現在我們在技術整合過程中主要推動軟件應用,硬件接入。通過這些使我們在生產管理、生產執行、安全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都在發生變化。其實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數據互聯互通的問題,技術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了,我們面對的主要問題依然是使用習慣或者是使用方式的問題。
以往我們比較習慣面對面開會來解決問題,不習慣用手機通過網絡來解決問題,這是需要盡快改變的一點,需要考慮如何才能以更高效方式溝通讓工作更輕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