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晉城,位于太行山和王屋山之間的沁河畔,有一座氣勢恢弘的古建筑群,這就是清康熙年間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的老師,輔佐康熙帝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的祖宅——皇城相府。
相府的主人陳廷敬,一生榮獲28次升遷,在朝為官53年,歷任禮部侍郎和吏戶刑工四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淵閣大學士,被當代史學界譽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理學家和詩人。在風云變幻的康熙政壇,陳廷敬被評價為“寬大老成、幾近完人”,堪稱傳奇。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原名“中道莊”,后因康熙皇帝兩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之所以被稱為相府,顧名思義這是宰相陳廷敬的府邸。整個建筑群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古樸莊嚴、渾厚堅固。漫步在庭院深深的皇城相府,見其內城外城,既有北方建筑的豪氣,又有江南宅邸的靈秀。其中,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斗筑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皇城相府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譽為“明清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皇城小故宮”。
點翰堂
相府內的迎客大廳,自從康熙皇帝御賜“點翰堂”匾額后,即改名為“點翰堂”。大廳上方懸掛著3塊匾額,中間的一塊便是“點翰堂”三個大字。“點翰堂”兩邊的御匾,分別是“博文約禮”“龍飛鳳舞”,均為康熙御賜。
“博文約禮”是康熙皇帝贊美陳廷敬文學才華博大精深、以禮自重、品格高尚,“龍飛鳳舞”則是稱譽陳廷敬的人品及其書法氣韻奔放、舒展灑脫,并含有龍為君、鳳為臣、鳳隨龍舞、君臣和睦、綱常有序的寓意,反映了陳廷敬與康熙皇帝的師生情誼與君臣關系。
樹德院
清《康熙字典》博物館設在整個皇城相府建造最早的院落樹德院中。如今皇城相府更視《康熙字典》為寶,在樹德院里建起國內首座中華字典博物館。
在封建皇權統治下,能夠做得帝師者肯定不是等閑之輩。對于陳廷敬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成就,那就是他奉康熙圣旨編撰《康熙字典》,成為后人漢字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除此之外,他還領導編修了《佩文韻府》《明史》《三朝圣訓》《鑒古輯覽》和《大清一統志》等大型語言工具書和史志巨著。
河山樓
“皇城有座河山樓,半截插在云里頭,堵著風兒過不去,絆著月亮不能走”,說的就是皇城相府內城北部的河山樓。河山樓名取“河山為囿”之意,建于明崇禎五年,當時正值明末戰亂烽煙四起,為抵御流寇侵擾而建起了河山樓,樓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碉樓式建筑。
河山樓三層以上才設有窗戶,進入堡壘的石門高懸于二層之上,通過吊橋與地面相通。河山樓樓頂建有垛口和堞樓,便于瞭望敵情保衛城堡。樓內有樓道相通,可容千余人避難。河山樓已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雄姿依舊,這在明清建筑史上亦不多見。
小姐院
皇城相府內院的小姐院,是陳氏閨中小姐及侍從女眷居住之地,一條長廊與風景優美的西花園相通,西花園則是小姐們吟詩作畫、鼓瑟撫琴的地方。
小姐院采用卷棚頂的屋頂設計,風格獨特,其有兩層寓意:一方面寓意著陳家女子必須溫柔賢淑、恪守婦道;另一方面顯示出陳家崇尚男尊女卑的封建倫理意識。“庭院深深深幾許,幾多悲歡幾多愁”,這種悲涼大概只有當年的陳家小姐們才體會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