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院士,既是對我工作的認可和肯定,也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鞭策?!倍嗄陙砩罡?a href="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7320.html" target="_blank">嶺南建筑的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建筑總工程師,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游與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河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已于2020年12月28日收到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的通知公函,選舉他為該院院士,之后會在更大的舞臺繼續傳播嶺南建筑文化。
王河是嶺南建筑家,潛心研究嶺南建筑,挖掘出“嶺南建筑”“嶺南派建筑”“嶺南建筑學派”的嶺南建筑發展規律,并提出了嶺南建筑設計的“活態空間”理論,從事建筑設計、科研教學30余年,設計項目逾百個、獲獎近百個。
嶺南建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在廣州大學桂花崗校區王河的辦公室門口,有一副對聯“工于心一絲不茍,匠于行精雕細琢”,這是王河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在他看來,一絲不茍、精雕細琢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上。無論是城市設計、建筑設計,還是室內設計、環藝設計,王河都精益求精。
從事建筑設計30余年來,王河的作品有廣東珠島賓館“東一號工程”、松園賓館、廣州亞運村“村長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嘉禾院區等。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王河主持設計的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負壓病房”“三通道”,為工作在一線的醫務人員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嘉禾院區抓住嶺南季候風特點,采用親近自然的多棟連廊、橫向發展的低層建筑形態,通過大面積的綠化設施,并充分考慮了自然采光與通風等因素,將醫院的各個組成部分有機融合于自然綠化中,創造了親切舒適、安逸寧靜的優美診療環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化醫院設計理念?!蓖鹾诱f。
在王河綠色建筑設計生涯里,一直提倡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全生命周期的發展理念,無論是在其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建筑設計中,在其日常言語行為中,都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所追求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201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師何鏡堂曾評價,王河從事多年的嶺南建筑設計實踐和理論探索研究,參加和主持多項重大的工程設計,打造了有嶺南特色的建筑,善于將現代建筑與傳統嶺南建筑相糅合,是難得的致力于中國傳統嶺南建筑創新和研究的人才。
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姚重璞指出,王河的建筑設計作品在打造現代建筑美感的同時,巧妙融入嶺南建筑的文化特色,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是致力于中國傳統嶺南建筑研究和創新的綠色嶺南建筑代表性人物。
匠心獨運打造精品工程
2001年第九屆全運會(下稱“九運會”)前夕,廣東省委決定改造珠島賓館“東一號樓”,王河中標領命。珠島賓館“東一號樓”項目是九運會主要接待基地配套項目。
為體現嶺南建筑清雅脫俗的特色,王河通過把文物建筑“裹在其中”的做法,大膽采用了中國傳統建筑重檐歇山大屋頂手法,賦予建筑新的外形,同時結合珠島地形地貌,塑造了居中為尊、東西廂呼應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建筑群體形象,專門設計出廣州市市花紅棉花及“福壽在珠島”紋樣的勾頭和滴子,并選用陶土燒制的花格和窗套,還在重點部位用了色彩絢麗的滿洲窗。
經過半年的施工,珠島賓館“東一號樓”在九運會前投入使用,先后接待了多位重要國際友人,廣受好評。王河也因為這個項目享譽嶺南建筑領域。
廣州從都國際峰會酒店則是王河設計的另一個精品工程。該項目中,他將嶺南特色融于建筑,從每座建筑的屋頂和寬廣的嶺南庭院式設計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文化底蘊及南漢國之“九曜石”象天法地時代的浪漫氣息,是嶺南建筑與現代建筑融合的代表作之一,表現出王河對于“嶺南與現代”的深刻理解。
“中華民族文化、建筑文化是個瑰寶,我們需要延續自己的建筑文化并不斷添加新的、有生命力的時代內容,反映我們這個民族的偉大性格?!蓖鹾诱J為,嶺南建筑是農耕文化與西洋文化結合的產物,再加上獨特的海洋文化,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嶺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