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文物局公布2021年工作要點,含五大項33個要點。
其中重點提到:
加快推進西安碑林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分館改擴建項目。
加強百年黨史文物保護展示,提升革命舊址展示水平。
支持延安、榆林、洋縣、岐山、鳳翔、米脂等市、縣級博物館建設。
加快大明宮、漢陽陵、秦始皇陵和漢長安城未央宮4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做好以太平遺址、石峁遺址、蘆山峁遺址和府谷寨山遺址等為重點的考古發掘,深入推進“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重大項目”。
制定《關于加強陜西省考古工作意見》,印發《陜西省關于加強文物科技工作的意見》,制定《新時代陜西文物人才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等。
以下是工作要點全文
陜西省文物局2021年工作要點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陜西省文物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全省文物工作
1.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揮黨組(黨委)中心組示范引領作用,堅持學用結合,豐富學習形式,深化黨的理論武裝。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2.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會議精神。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和黨中央,省委、省政府關于“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的決策部署上來,以“三新”理念為指導,編制完成《陜西省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堅決守護精神標識,推進重要文化標志項目建設,深化文明起源和發展研究,完善制度規范,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文物合理利用。
3.組織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實施,加強百年黨史文物保護展示,提升革命舊址展示水平。推出一批建黨百年主題展覽,舉辦陜西革命舊址云展覽。指導革命舊址、紀念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完成陜西“互聯網+革命文物教育平臺”升級,推動革命文物走進大學思政課堂,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
4.深化文明起源和發展研究。做好以太平遺址、石峁遺址、蘆山峁遺址和府谷寨山遺址等為重點的考古發掘,深入推進“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重大項目”。繼續開展周原遺址、秦雍城遺址、秦東陵、櫟陽城遺址、江村大墓等考古工作,不斷加強周、秦、漢、唐都城及帝王陵寢的考古和科學研究。
5.扎實推進重要文化標志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西安碑林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分館改擴建項目。積極開展漢長安城大遺址保護項目和黃帝陵保護展示工程。大力推動延安革命舊址群的保護展示。
6.鞏固深化省委巡視整改成果。全面落實“兩個責任”,把巡視整改成效融入文物工作,融入全面從嚴治黨,融入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促進各項具體工作上臺階、上水平,推動陜西文物事業全面發展。
7.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落實《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持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政治監督,嚴格執紀問責。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堅持不懈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實施意見,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持續加強意識形態工作。
二、持續加強政策法規和制度建設
8.加快推進文物法治建設。推動《陜西省秦始皇陵保護條例》的修訂、公布和實施,開展《陜西省黃帝陵保護條例》《陜西省帝陵保護條例》立法調研。支持指導各地市因地制宜制定文物保護地方性法規制度。繼續推進文物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9.科學開展規劃編制。高質量完成《陜西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確定“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工作思路、重點任務,研究一批關系文物事業發展的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儲備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加快推動《陜西“十四五”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陜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秦始皇陵保護規劃》《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規劃》等規劃編制(或修編),用科學規劃引領文物工作。
10.規范不可移動文物管理。完成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繼續開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地形測繪,加快推動文物保護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盡快實現文物保護利用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規劃的“多規合一”。
11.加強考古與文物保護工程管理。制定《關于加強陜西省考古工作意見》。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建設用地“先考古、再出讓”的考古前置工作模式。規范基本建設考古工作管理。推動考古機構向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有序移交出土文物。加強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落實文物保護工程從業資格管理制度。
12.制定落實文物安全管理制度。推動《陜西省考古工地安全施工規范》省級地方標準的制定,編制《陜西省群眾文物保護員管理辦法》《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巡查管理辦法》。推動落實文物博物館單位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示公告制度和行政違法問題“零”報告制度。
三、穩步提升文物基礎和重點工作管理效能
13.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指導意見》,完成陜西省石窟寺的專項調查,編制陜西省石窟寺保護利用的專項規劃,制定《陜西省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實施重點石窟寺的考古調查研究、搶救性保護、安全防護設施建設、數字化信息采集以及展示利用等工作。
14.加快長城國家文化建設。重點實施榆林鎮北臺、紅石峽、定邊鹽場堡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一期)。有序開展榆林衛城,款貢城至麻黃梁鎮段落、波羅鎮龍泉墩村明長城墻體修繕項目。加快推進鎮靖堡至龍洲堡段長城保護修繕項目。
15.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歷史文化。繼續開展黃河流域(陜西段)文化遺產調查和認定,加強陜西黃河文化考古專項課題研究,深入挖掘黃河文化遺產資源價值。完成《陜西省黃河流域文物保護展示利用規劃》編制,加快開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16.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加快大明宮、漢陽陵、秦始皇陵和漢長安城未央宮4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繼續推進統萬城、石峁、杜陵、乾陵、阿房宮、秦咸陽城、龍崗寺、周原等8處已立項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考古研究和保護展示工程。
17.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召開全省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做好秦始皇陵銅車馬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對外開放工作。支持延安、榆林、洋縣、岐山、鳳翔、米脂等市、縣級博物館建設。指導法門寺博物館、耀州窯博物館等博物館陳列的提升改造。支持西安交大高等教育博物館等行業博物館建設。
18.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配合第十四屆全運會,舉辦“陜西體育文化展”。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舉辦“精神標識展”。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舉辦“黃河·黃土·黃帝”文化展。開展“傳承優良家風、弘揚傳統文化”巡回宣講、“記憶與榮光——講述傳統文化、感悟革命精神”等系列活動。繼續深化全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和社區博物館的建設工作。組織開展全省首屆優秀博物館陳列展覽評選活動。組織做好國家文物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覽的推介工作。
19.加強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按照省委巡視整改要求,開展國有文物收藏機構“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加大藏品管理,完善制度建設,改善文物保存環境,提升管護基礎設施。加強館藏文物定級、保護修復,推進藏品庫房標準化建設和藏品動態化管理,確保藏品管理科學化、規范化。
20.優化社會文物管理服務。進一步加強社會文物管理服務,規范文物市場秩序。推廣使用文物購銷拍賣信息信用管理系統。指導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和陜西省文物總店有限公司3家機構做好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鑒定咨詢服務。
21.推動文物合理利用和社會共享。充分利用陜西省數字博物館、微博、微信、“互聯網+文物教育”等平臺,采用線上線下展覽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向社會提供類型多樣、層次豐富的文化產品。深化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完善博物館文化產品開發網絡,鼓勵省內博物館開展跨界合作。組織做好我省“5.18國際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和主場城市活動的籌備工作,推動全社會關注、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22.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建立革命文物排查制度,完成全省革命文物調查,完善陜西革命文物大數據庫,建設革命文物綜合管理系統。強化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編制川陜、陜甘等片區規劃。支持指導延安市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實施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展示工程。聯合高校及社科機構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研究,制作宣傳短視頻,講好革命故事,提升革命文物宣傳傳播水平。
23.推進文博單位消防標準化建設。繼續開展消防安全及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管理提升“三年攻堅”專項行動,舉辦文物單位消防標準化建設現場會,加大對火災隱患的督察整改力度。開展全省文物系統消防救援綜合演練,舉辦全省文物消防安全培訓班。
24.加強田野文物安全管理。繼續開展“鷹”之系列打擊防范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實施無人機巡查富平唐帝陵和榆林府谷長城試點。推進文物安全群防群治體系建設,完善文物安全志愿者管理體系,推動群眾文保員、志愿者參與田野文物安全巡查。舉辦田野文物聯合安全工作研討會,開展首屆“陜西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評選活動。
25.加大文物督查和執法檢查力度。開展全省文物法人違法問題專項治理活動,加大文物行政違法案件督察督辦力度。舉辦全省縣級文物行政執法及文物安全管理培訓班。開展全省文物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活動。
26.推進文物安全防護工程建設。指導完成全省文物安全監管平臺建設,推動延安革命舊址群及咸陽、安康等地市安全監管平臺建設,開展“地下文物周界電磁防護技術研究”課題。推進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田野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中192個文物保護單位安防項目建設。推動“十四五”規劃項目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消防工程及微型消防站建設。
四、積極拓展中外及港臺人文交流合作
27.不斷深化對外合作交流。積極參與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推進元首外交成果。在中法兩國《關于落實雙方在文化遺產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框架下,積極推動與法國在秦兵馬俑保護修復合作等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合作研究。推動與英國、新加坡等國的科技保護合作,加強與德國、美國等國的人文教育合作。發揮陜西省絲綢之路考古中心作用,統籌協調開展絲綢之路聯合考古工作。進一步拓展與中亞其他國家以及絲綢之路南亞廊道國家的人文交流合作,重點推進緬甸蒲甘他冰瑜寺文物修復項目。
28.務實開展對外展覽交流互鑒。服務國家外交大局,積極策劃和實施一批中國表達、國際影響的精品外展,推動赴西班牙秦兵馬俑展和赴羅馬尼亞明代金器展。支持地市和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對外交流。
29.持續推進與港臺地區交流合作。承辦“第七屆臺灣教師中華文化研習營”,開展“兩岸臨書展覽”,舉辦“陜臺文博專業人員交流研習班”。推進《唐代壁畫文化展》赴香港展出,引進香港《追光者——印象派藝術互動展》。推動“兩岸交流基地”和“港澳臺國情教育基地”掛牌。
五、不斷增強文物工作支撐保障能力
30.提升文物科技保護能力。印發《陜西省關于加強文物科技工作的意見》,加強對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重點科研基地的管理和指導,充分發揮省內科技創新聯盟平臺優勢,強化基地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科研項目儲備,拓寬交流合作維度,深化跨界融合創新發展。組織實施科研項目(課題)和文物預防性保護工程,全面提升文物科技保護能力,建立文物保護預警機制智慧化管理。
31.加強文博機構隊伍建設。制定《新時代陜西文物人才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推動文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局直屬系統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培育一批以領軍人才和中青年骨干創新人才為重點的高層次人才,著力加強考古研究、科技保護、專業技能、宣傳利用、綜合管理等“五支”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市縣文物機構隊伍力量,協調優化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整合陜西文博人才資源,組建陜西文物智庫。
32.做好文物宣傳工作。實施陜西文物全媒體傳播計劃,做好陜西歷史文化、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廣泛傳播文物中蘊含的文化精髓和時代價值。開展基層通訊員文物宣傳技能培訓,制定文物宣傳獎勵激勵辦法,提升我省文物宣傳作品的數量和質量。全面加強政府網站、漢唐網、政務新媒體的運營管理和文物輿情監測管理。
33.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繼續推進全省文物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全面開展全省文物行業政務信息化一網通聯,推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繼續完善“互聯網+監管系統”,加強“一網通辦”“一網通管”,做好文物行業政府信息和政務公開工作。
陜西省文物局
202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