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一帶一路是多彩之路:挑戰和對策”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無疑給各國帶來了機遇,但要充分認識到其潛在的風險和挑戰,以便在未來走得更好、更安全。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都是前所未有的。主要的風險點包括,國內對風險認識和準備不足;沿線大多數國家面臨發展陷阱;存在地緣政治安全和互信問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隱含財務風險;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也存在挑戰;金融機構可能面臨長期債務違約風險;各級政府和國有企業存在決策風險;建設項目缺乏國際金融機構的廣泛參與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一帶一路”沿線,人均GDP低于1萬美元的國家占2/3,情況差異大且復雜多變。要適應這樣的發展環境,需要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聚焦“一帶一路”重點國家、地區的項目,努力與當地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加強與全球跨國公司、本地企業合作,實現本地化,做好調研和規劃,用好本地華人資源,有序安排貿易公司、投資和金融公司、制造和實業公司協同走出去。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史育龍說,“一帶一路”沿線的復雜情況凸顯了人才和經驗的不足。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對沿線國家的經濟體制、法律規則、宗教信仰、文化習俗,包括企業制度、稅收制度、勞工制度、外匯政策、環境政策都很熟悉。大量企業反映缺乏人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認為,抱團“走出去”,是中國企業應對復雜局面的重要方式,園區建設經驗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