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湖骨笛是中國考古時期發現最古老的樂器,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可以吹奏的樂器。賈湖骨笛,不僅遠遠早于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時期陶制器皿狀笛子和在化妝版上刻畫的類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稱為世界笛子的鼻祖。賈湖骨笛有7孔,能吹出五聲音階的曲子,在人類的樂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賈湖骨笛是什么
1986年至1987年,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先后出土了40多支骨笛。笛孔有5、6、7、8之別,大多數骨笛是7孔,賈湖骨笛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
中文名稱:賈湖骨笛
出土地點: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
出土時間:1987年
館藏地點:河南博物院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距今7800-900年
器物規格:長23.1厘米
賈湖骨笛不只是中國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更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實驗證明,賈湖骨笛不僅能夠演奏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而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
二、骨笛橫空出世
耳畔時常回響著一首詩: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對很多人而言,我們是從這首詩開始接觸笛子的。笛子是西域羌人的發明創造,并非華夏族原有的樂器。
但是,從1984年開始,考古學家在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進行了多次考古發掘,發現了30多只骨笛。骨笛都是用丹頂鶴的翅骨做成的。
賈湖骨笛作為罕見的史前神器、作為中華民族必須翻越的從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座珠穆朗瑪峰,其對此后聞名于世的中國禮、樂制度,土生土長的中國道家、道教,乃至整個中國文化、文明的重要影響,恐怕語言文字也就只能略述一二了。
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骨笛經過試奏,證明是一種豎吹骨笛,也是后世豎笛或洞簫類樂器的祖型。當時的人們利用此笛吹奏出有節奏的音符,以此表達對生活的感受和對神靈的尊敬;現代音樂家們使用此笛仍能吹奏五聲階的曲子《小白菜》。
賈湖骨笛是世界上發現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樂器,反映了我國史前音樂文明的高度發達。
三、考古學家的評價
考古學家李宏教授對賈湖骨笛有深入的研究,他說:“它有兩個八度的音域,并且音域內半音階齊全。這意味著賈湖骨笛不僅能夠演奏中原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而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的樂曲。”
“這種實踐,讓我們清楚了賈湖骨笛在音樂文化中所具有的意義。賈湖骨笛已經具備七音階甚至變化音級,而與之同時期的其他旋律樂器卻處于三聲以內的音域范圍,而七音階的產生,無疑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而我們的實踐,強烈沖擊了曾經認定的傳統音樂以五聲為主干的觀點,也讓我們折服于史前先民那不可思議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