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鸮尊是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婦好墓中出土的,這座墓也是唯一未被盜掘的商王室成員墓葬。墓中出土了銅器、玉石器、象牙器等近2000件隨葬品。其中銅器468件,更有105件銅禮器上銘刻“婦好”或“好”字,是唯一能與甲骨文相印證而確定其年代與身份的商王室墓葬。
出土的鸮尊本是一對,如今已經一分為二,一件存于河南博物院,另外一件則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婦好鸮尊的身高有46厘米,重16.7公斤,兩條腿粗壯有力,與垂向地面的尾巴形成了三個穩定的支撐點,給人一種沉穩的感覺。婦好鸮尊的表面雕刻有各種動物的紋飾,有蟬紋、夔紋、蛇紋等等,工藝繁復,讓人驚嘆不已。
鸮是我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在商代,貓頭鷹被視為戰爭之神。鸮是商人喜愛和崇拜的一種神圣的鳥,它以特殊的外表和獨有的生活習性,成為商代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之一,所以婦好鸮尊在整體設計上呈現出昂首挺胸、英姿颯爽、傲視天下的雄偉氣魄。
婦好鸮尊出土以來備受大家的關注和青睞,負責當時考古發掘工作的著名考古學家鄭振香老師將它稱為“寶藏中的寶藏”,為什么這么說呢?這與墓主人婦好的傳奇人生有著密切的聯系。
根據史料記載,婦好應是商王武丁之妻,并不姓婦,她的父姓是一個亞形中畫兕形的標志,當她嫁給武丁成為王妻之后,武丁給了她相當豐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稱為“婦好”,或者“后婦好”。武丁是個很有抱負的帝王,武丁中興使得商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發展到鼎盛時期,而他和婦好則是一對真正志同道合的好夫妻,在武丁時代的赫赫戰功中,有著婦好相當一部分的功勞。婦好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文武雙全的女將軍。生前,她曾參與國家大事,主持祭祀,還帶兵征伐過羌、土方等方國,頗具傳奇色彩。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在武丁對周邊方國、部族的一系列戰爭中,婦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員,屢任軍將征戰沙場。曾統兵1.3萬人攻羌方,俘獲大批羌人,成為武丁時一次征戰率兵最多的將領。參加并指揮對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戰。在對巴方作戰中,率軍布陣設伏,斷巴方軍退路,待武丁自東面擊潰巴方軍,將其驅入伏地,予以殲滅。
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一萬余片甲骨中,婦好的名字出現了200多次,而上面記錄的正是武丁在這些甲骨占卜中向上天祈禱的內容,包括了王后婦好的征戰、祭祀、生育、疾病,甚至是她死后對她的牽掛和思念。
時隔3000多年,我們依然能從這些文字中感受到武丁對于失去婦好的悲痛,也正是這些文字,為我們揭示了婦好是怎樣的一位傳奇女性。
她是女戰神、大祭司,也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更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可惜天妒英才,婦好在33歲就與世長辭,拋下了愛她的王和為之奮斗的江山。后世推測,她可能是戰死沙場,也可能是死于難產。
婦好死后,武丁命人精心打造了這對鸮尊,代替他繼續守護心愛之人,這一守就是3000多年。不過武丁并沒有把婦好埋葬在王陵,而是埋在了離自己更近的宮殿區,這一舉動不經意間也讓婦好墓避免了遭受盜賊的侵擾,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如今,這對精美絕倫的鸮尊靜靜佇立在博物館的展廳里,尊嚴中透著可愛。它們向過往游客輕輕訴說著婦好的傳奇人生,也訴說著跨越了3000年的刻骨愛戀。
它和婦好墓中出土的其他文物一起,為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鮮活的人和事,讓我們能重回那段輝煌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