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大院位于贛州市厚德路北側的羅家巷一帶,是清代中期至民國初年陸續建造的民居。魏家大院整個建筑氣勢恢宏,橫跨羅家巷、荷包塘、慈姑嶺三條街,共計有住宅5棟,廚房、馬房、雜物間各1棟,祠堂1座、谷倉2座、舊式蒙館2座、新式學校1座,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家族民居體系。
魏家大院的前世
說起魏家大院的歷史,還要從魏家先祖魏宗長說起。清乾隆年間,魏宗長由福建連城西門外魏坊遷至贛州城,是典型的“倒遷入贛”的客家人。魏家以做木材和錢莊生意發家,民國時期已是有名的贛州四大家之一。鼎盛時期的魏家錢莊分鋪開設于全國多地,至民國后期沒落。
魏家大院為魏宗長侄子魏天機于清嘉慶年間始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魏天機之子魏元浚夫人鄭氏百歲大壽,魏氏族人為此建造了一座氣勢雄偉、裝修華美的祠堂來為鄭氏慶壽。
20世紀10年代,又在祠堂的西側和北側增建了兩棟住宅。至此,魏家大院的規模基本定型,共計有住宅5棟,廚房、馬房、雜物間各1棟,祠堂1座、谷倉2座、舊式蒙館2座、新式學校1座。
魏家大院主體建筑占地3000平方米,加上祠堂、學堂等其他附屬建筑,占地達1.8萬多平方米。所有建筑均采用水磨青磚的封火山墻,房梁用材考究,木建筑精雕細刻,堪稱是贛州古建筑中的精美之作。
魏家大院的今生
魏家大院是贛州乃至全省城區范圍內現存最大的清代客家大屋,建筑質量高,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
近日,記者探訪魏家大院,領略其風華遺韻。徜徉其中,只見整個大院功能齊全,布局合理,住宅、祠堂、馬房、谷倉、學堂等建筑一應俱全。完整的封火山墻、精致的屋檐雕飾、精美的木構窗牖,體現了贛州清代建筑營造的精湛工藝。
因為種種原因,作為歷史文化遺產,魏家大院在近幾十年未得到有效的保護。院內違章搭建充斥各個角落,雖多數建筑主體結構保存較好,但因年久失修,瓦面、墻面、木構、雕飾等損壞嚴重,院落景觀空間等重要的元素也不復存在。近年來,我市的部分專家學者呼吁盡快修繕魏家大院,以體現其應有的價值與歷史地位。
2018年4月,贛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總投資2.67億元的魏家大院修繕項目。修繕工作以魏家大院族譜中的院落建筑布局圖為藍本,尊重原有歷史,復建祠堂,恢復傳統院落單元,還原建筑肌理與巷道尺度,再現魏家大院鼎盛時期的院落格局,最大程度展現遺產風貌。
2019年3月,魏家大院核心區域修繕工程通過竣工驗收,被評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2月,魏家大院作為“贛南客家文化博物館”對外開放。
為更好地保護傳承贛南客家文化,經市政府研究決定,魏家大院已修繕區域用于打造“贛南客家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展陳項目總投資900萬元,展陳方式主要以文字、圖片、圖表、文物、場景再現以及現代全息等技術手段,多角度、多形式展現贛南客家人的生產生活情景。展陳內容為《搖籃情深(贛南客家源流)》《聚族而居(客家宗族與社會)》《山花爛漫(客家民俗民藝)》《薪火相傳(客家精神與贛南客家文化的傳承發展)》。
如今布滿著昔日繁華與滄桑印記的魏家大院修繕一新,再次開門迎接八方賓客。
魏家大院開館時間:
上午:09:00-11:30
下午:14:30-17:00
晚上:提前預約19:00-21:00
(周一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