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為,人死以后,肉體已殘,但靈魂永存,于是產生了祭祀的觀念。帝王不同凡民,死了以后,更需要筑陵墓,以祈求祖宗保佑,社稷才能得以永存。中國帝王陵墓呈現形式多樣的特點,陵園建筑十分完整,珍藏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已成為舉世矚目的旅游勝地。
一、封土的沿革
自產生靈魂觀念以后,人們開始產生筑墳的念頭。按照官吏級別大小以決定封土的大小,當然天子、諸侯死了以后,其陵墓封土無疑是最大的。
(一)秦漢兩代的“方上”
“封土為墳”,早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宮之上用黃土層層夯筑而成,呈覆斗形。因為陵墓的上部是方形平頂,猶如方形錐體被截去頂部。
(二)唐代改為“以山為陵”
到了唐代,李世民認為平地筑起高坡太勞民傷財,同時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盜墓,即改為“以山為陵”的形式。唐乾陵即為典型例子。
(三)宋代恢復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簡單重復宋代的“方上”規模要比秦漢時代小得多。
(四)明清兩代的寶城寶頂”形式
一般形式為,在地宮上砌筑高大的圓形磚城,于磚城內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墻成一圓頂,這一圓頂即為寶頂;城墻上設垛口和女兒墻,猶如一座小城,即為寶城。寶城上建有明樓,樓內立石碑,刻著皇帝的廟號、道號。
二、陵園的建筑布局
帝王陵園的主要標志,就是上述的“封土”或“方上”,或寶城寶頂”除此之外,因為帝王在幽冥世界也要享受在現實世界時的至高無上的榮耀,所以陵園范圍極大,陵園建筑也很多。
帝王陵的地面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祭祀建筑區。為陵園建筑的重要部分,用來供祭祀之用。
第二部分為神道又稱作“御路”“雨路”等,是通向祭殿和寶城的導引大道。
第三部分為護陵監。護陵監是專門保護和管理陵園的機構,為了防止被盜掘和破壞,每個皇帝的陵都有護陵監。
三、墓室結構
(一)土穴墓
在原始社會早期,墓穴形式很簡單,只在地下挖一土坑,墓坑一般都小而淺,僅能容納尸體,無棺槨,尸體也無特殊東西加以包裹。
(二)木槨墓
進入階級社會后,墓葬制度中存在著嚴格的階級和等級的差別,統治階段的陵墓有著十分宏大的規模。
(三)磚石墓
從漢代開始,普遍采用磚石筑墓室,木槨墓室逐漸被取代。這是中國古代墓制度的一次劃時代的大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從西漢中期才開始的,然后普及到各地。西漢中期,中原一帶流行空心磚墓。西漢晚期開始出現石室墓,墓室中雕刻著畫像,故稱“畫像石墓”。墓室的結構和布局,也是仿照現實生活中的住宅。從漢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磚石砌筑的墓室和地宮一直在不斷發展。最著名的地下宮殿,即明代萬歷皇帝的定陵
四、中國現存的著名的古代陵墓
(一)秦始皇陵
中國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陵墓。位于陜西西安市臨潼區。墳丘呈覆斗形。1974年春在此發現秦兵馬俑坑,先后發掘了三處。秦兵馬俑皆仿真人、真馬制成。武士俑面目各異,神態威嚴,再現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統一六國的雄偉軍容。
(二)漢茂陵
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陜西咸陽興平市,距西安西北40公里。因茂陵在西漢時屬槐里縣茂鄉,故名之。這是西漢帝王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始建于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形似覆斗。茂陵周圍還有霍去病、衛青等20余個陪葬墓。在茂陵陳列有16塊珍貴西漢石雕,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三)唐乾陵
唐代第三個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位于陜西咸陽乾縣縣城北6千米的梁山上,距西安約80千米。修建于高宗死后第二年。“依山為陵”,在陵的東、南面有其主要家族、僚臣的陪葬基區17座,如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從中已出土大量珍貴文物。是唐代十八陵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其中東側的“無字碑”歷來很著名、據說武則天“功高業大”難以用文字表達;一說武則天認為自已功過是非應讓后人評價,所以無字。
(四)北宋陵
位于河南鞏義市。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擄后囚死漠北外,均葬此。共七帝八陵(包括趙匡眉父親趙宏殷墓)。附葬皇后20余個。陪葬宗室及王公大臣,如寇準、包拯等墓300多座。宋陵面朝嵩山,背負洛水,陵臺建于低地。各陵建制、布局基本相同,每一座陵園占地8公頃,四周筑以夯土墻,四面正中辟一神門,四偶建角闕。園內正中是陵臺,夯土筑成,呈覆斗形,臺南置石雕宮人一對。南神門外的神道兩側排列有文臣武將、馭手以及石獸等石像生。
(五)明十三陵
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北天壽山南麓,環葬著明代的13位皇帝
長陵為朱棕之陵墓,位居陵區正中;東側是景陵,永陵、德陵:西側是獻陵慶陵,格陵、茂陵、泰陵、康陵:西南有定陵、昭陵、悼陵。各陵共設一個神道與牌坊,石像生等,整體布局由神道和陵園兩部分組成。各陵園建筑除面積大小、建筑繁簡有異外,布局、規制基本相同。
(六)清陵
清代帝王陵墓主要集中在四個地區永陵在今遼寧新賓縣,為清太祖以前的肇、興、景、顯四陵;清太祖福陵與太宗昭陵在今遼寧沈陽附近;清東陵位于河北遵化市,包括孝陵、景陵、裕陵、定陵、惠陵及諸后妃之陵;清西陵位于河北易縣,有秦陵、昌陵、嘉陵、崇陵及諸后妃之陵。清東陵及清西陵的平面布置沿襲了明代諸陵的舊制,只是在其墳丘上部增設了月牙城。如清東陵,陵區內各陵的建筑規制和布局大致相同,均依照孝陵而建。孝陵在關內諸陵中最為壯觀人口處有石牌坊,往北是大紅門、神功圣德碑樓及石像生;再向北過龍鳳門,有神路碑亭、石孔橋、朝房、值房、神廚庫;進隆恩門,有隆恩殿及東西配殿、石五供、明樓、寶城寶頂及地宮。東陵的地面建筑以定東陵即慈禧陵最為考究,其內部裝修和雕刻工藝之豪華精致,在全部清陵中堪稱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