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區的九大場景包括:鄰里場景、教育場景、健康場景、創業場景、建筑場景、交通場景、低碳場景、服務場景、治理場景。
1、未來鄰里場景
營造交往、交融、交心人文氛圍,構建“遠親不如近鄰”未來鄰里場景。未來鄰里場景主要是為了解決現代城市重房地產輕人文,鄰里關系淡漠,缺少文化交流載體平臺的痛點而設定的。
通過鄰里公共空間、開放社區形態、城市文化公園的創建,打造鄰里空間印象,為居民提供鄰里交流空間,營造出和諧溫暖的生活氛圍。
憑借鄰里公約認同、鄰里文化再生、鄰里精神標識的打造,形成鄰里人文內核,通過文化強化鄰里在情感上的聯結,形成鄰里精神共同體。
創建“人人貢獻”積分機制、鄰里積分換服務、鄰里一站式綜合服務來打造鄰里交互路徑,形成鄰里互動機制保障。
2、未來教育場景
服務社區全人群教育需求,構建“終身學習”未來教育場景。解決托育難、入幼難;課外教育渠道有限;優質教育資源稀缺,覆蓋人群少等痛點。
通過提供“家長無憂”托育服務、“優質規范”幼教服務、“兒童友好”社區生活等“保教融合”幼托服務,提升幼托服務標準。統籌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并打造“普惠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三位一體”社區教育補鏈、“一站集成”素質拓展教育,形成“名師名校在身邊”青少年教育格局。整合“居民之聲”學習需求、“梯度進階”教育資源、“幸福學堂”教學空間,營造“人人為師”共享終身學習的環境。
3、未來健康場景
面向全人群與全生命周期,構建“全民康養”未來健康場景。解決社區醫療“看得起”但“看不好”,養老設施與服務缺失,健康多元化需求難以滿足等痛點。
倡導健康風尚,打造“養生膳食”定制化、“燃燒你的卡路里”、“健康積分”激勵多的健康生活。提升社區醫療,實現“名醫名院”零距離、“院前院后”在社區、“國醫保健”在身邊的優質醫療模式。
同時,完善社區養老,實現“一碗湯的距離”、“家門口養老,離家不離親”、“智慧養老”保安康的幸福養老模式。
4、未來創業場景
順應未來生活與就業融合新趨勢,構建“大眾創新”未來創業場景。解決缺乏適宜就業的辦公設施與環境,人才公寓供給不足,初始創業成本高的痛點。
打造“小成本大創業”全要素共享、“24小時”集聚全時創業、“未來創客”觸媒全民創業等創業載體,實現創業·生活無界。搭建“鄰里圈”創業舞臺、“創業進社區”創客學院、“天使在身邊”社區眾籌平臺,提升創業服務,實現創業·服務無距。創建“真金白銀”鼓勵社區就業、“定對象,重實績”人才落戶機制、“創者有其屬”人才公寓建設,提供創業保障,實現創業·機制無憂。
5、未來建筑場景
創新空間集約利用和功能集成,打造“藝術與風貌交融”未來建筑場景。解決土地集約利用效率低,建筑品質不高,建筑風貌缺乏特色,公共場所與開放空間不足等痛點。
打造完善便捷的社區共建配套、有辨識度的社區景觀風貌、綠色立體的社區生態環境、TOD模式的社區空間格局等效率與人文相結合的空間形態。建設彈性利用的“復合”建筑、功能融合的“共享”建筑等建筑產品,實現復合與共享。運用標準化的建筑技術集成、信息化的數字技術支撐、適應性的規范制度創新的建造技術,實現建筑標準化與信息化。
6、未來交通場景
突出差異化、多樣化、全過程,構建“5、10、30分鐘出行圈”未來交通場景。解決停車難,公共交通出行不便,物流配送服務不完善的痛點。
提供智慧出行運營服務,實現無障礙慢行交通聯接、社區TOD對外交通銜接,暢通開放街道路網空間,達到“人”暢其行的目的。打造社區內部街道路網布局、“人車分流”社區交通管控、智慧共享停車、新能源汽車供能保障、非機動車管理,提供智慧集成交通物流服務,實現“車”暢其道。提供物流配送集成服務,實現“物”暢其流。
7、未來低碳場景
聚焦多能集成、節約高效、供需協同、互利共贏,構建“循環無廢”未來低碳場景。解決能源供給方式單一,綜合利用效率不高,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的痛點。
打造多元協同的能源供應、降本增效的智慧節能、健康舒適的環境體驗的數字化綜合能源系統。集聚綜合能源資源服務商,打造綜合能源智慧服務平臺,形成綜合能源資源服務商業模式。打造分質循環智慧水務、可追溯垃圾分類回收的分類分級資源循環系統。
8、未來服務場景
圍繞社區居民24小時生活需求,打造“優質生活零距離”未來服務場景。解決老舊小區物業服務不足,物業收費與服務品質不匹配,便民惠民服務設施覆蓋不全的痛點。
打造提供“平臺+管家”智慧服務、物業可持續運營的“平臺+管家”服務模式,實現基本物業零收費。打造社區安全防護、社區應急救援的“無盲區”安全防護網,實現社區安防智無憂。打造集社區服務清單、社區服務空間、社區服務商遴選培育的“便民惠民”社區服務體系,實現生活服務高品質。
9、未來治理場景
依托社區數字精益管理,構建黨建引領的“政府導治、居民自治、平臺數治”未來治理場景。解決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張皮”矛盾突出,社區治理效率不高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