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蘇州市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日前公布,共130人入選。至此,蘇州市市級非遺傳承人已增至464人。而此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堪稱“國內最嚴”評審,并開創了新的評審模式。
蘇州豐厚而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江南文化的精粹,也是蘇州有別于其他城市和地區的獨特優勢。記者看到,這130名非遺傳承人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醫藥,傳統技藝等8個大類,吳歌、蘇州燈謎、古琴藝術、江南絲竹、昆曲藝術、評彈藝術、宣卷、江南船拳、蘇州泥塑、傳統中醫膏方制作技藝、蘇州緙絲織造技藝、蘇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藝、蘇扇制作技藝等60多個項目。
“此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我們開創了新的評審模式。”市非遺辦副主任王燕告訴記者,考慮到非遺項目的分布、表現和傳承特點各不相同,為使每位參評的申請人均能充分展示技藝水平,市非遺辦邀請專家組成評審會,采用了差異化評審方式,包括現場表演與答辯、現場答辯與網絡直播展示、觀看演出錄像和網絡答辯結合、網絡直播和答辯結合、現場制作與評審等5種評審方式。
“此次評審算得上是目前國內最為嚴格的非遺傳承人評審。我們除了考察申請人的技藝水平,還要考察他的徒弟狀況、他對行業的帶動作用。”王燕說,通過此次評審,蘇州市非遺傳承人隊伍年齡、技藝類型與水平結構整體上更趨合理,并對今后加強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責任意識,發揮其行業帶頭作用,都將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也將有力地促進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為“江南文化”品牌打造奠定更加堅實的人才基礎。“人因藝而活,藝因人而傳。”這樣的制度,讓人們看到了蘇州“非遺”薪火相傳、走進子孫后代的前景。
作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厚。到目前為止,蘇州已有人類非遺代表作項目6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3項(含已公示的1項)、傳承人50人,名列全國各城市前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4項、傳承人143人;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2項,傳承人46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