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區是近年來浙江人最關注的熱詞之一。目前,浙江已先后發布了兩批共60個省級試點,預計直接受益人數63.8萬人。其中最讓人期待的,莫過于位于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全省首個全域未來社區項目。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跨西湖、余杭和臨安三區,轄杭州云城、紫金港科技城、未來科技城和青山湖科技城,涉及總人口約81.95萬人,建設范圍大,跨行政區域多。
如何理解全域未來社區
如何理解全域未來社區?僅僅是未來社區的大面積復制粘貼嗎?
“全域未來社區不是各個未來社區的簡單加和,要充分發揮它的整體性、系統性、時序性、帶動性帶來的外溢效益,為未來社區賦能。”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總工程師湯海孺說。
在他看來,首先,全域未來社區建設要注重整體性,可以探索大片區統籌資金平衡模式,通過系統規劃、成片設計、一體開發,統籌不同類型未來社區項目、公益性和經營性項目收支,實現整體資金平衡。
其次,要具備系統性,由于全域覆蓋,數字化平臺可以結合數字化改革及社區數字治理要求進行整體搭建,以節省各自搭建帶來的重復研發費用。
最后,時序性也十分重要,先建什么、后建什么,對實施效果必然會帶來不同的影響;更要具有帶動性,可以從帶動性大小的視角出發,優先安排帶動性強的社區先行建設,以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我省未來社區建設的深度參與者,省發展規劃院基礎設施研究所所長柴賢龍也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所謂的全域,首先應該是生活圈的全域,以生活圈理念創新城市規劃空間組織管理模式,實現5分鐘生活圈、10分鐘生活圈全域覆蓋。其次是理念的全域,全域系統落實“三化九場景”,即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和九大場景建設要求。
再者是指標的全域適用,迭代優化我省未來社區33項約束性和引導性指標,適應不同現狀質地、不同建設類型、不同建設層級項目,體現大走廊個性指標引領。最后,還需要各個管委會之間工作的全域聯動,共同推動存量社區改造、新建社區推進,以及TOD沿線綜合開發等。
去房地產化是未來社區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不少專家說,開展全域未來社區創建對推動房地產從造房子、造社區,轉型為投建運營一體化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戰場。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長孫娟看來,可以在全域未來社區建設中參照“標準地”做法,實行帶方案土地出讓模式,實現房價房租不高于周邊平均價格,同時,也可以適度增加開發強度,降低用地成本,明確物業經營用房占比,運營資金平衡。
城西全域未來社區長啥樣
從規劃中發現,全域未來社區建設并不是平均發力,而是既有重點又有亮點。根據規劃,城西科創大走廊除了要建設100余個基本型未來社區,還將建設3個領先型未來社區和4個示范型未來社區,每一個都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其中,領先型未來社區分別為1個科學家小鎮社區,南湖畔社區;1個國際精英人才社區,西湖大學社區;1個具有全球創新影響力的標志垂直社區,綠汀社區。
4個示范型未來社區即1個服務云谷科研精英的未來社區,云谷社區;1個服務門戶樞紐創新和商務交往人群的未來社區,云門社區;1個服務云城發展的年輕活力人群未來社區,杭騰社區;1個服務青山湖科技城的新銳智造工匠未來社區,“硬科技”產業社區。
在最新的規劃里,除了未來社區的常規場景外,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還新設了5項個性化指標。
5分鐘見藍綠,結合大走廊100公里濕地湖鏈風景路,實現社區綠環與濕地湖鏈無縫融合;
5分鐘進鄰里客廳,依托大走廊共享客廳體系,設置多形式文化公園和文化設施;
5-10分鐘見托育,鼓勵基于創產類生活圈,依托園區、企業、辦公樓宇、商務樓宇等設立托育點;
5分鐘進創新交往空間,靈活設置綜合鄰里中心、無界鄰里中心等形式建立以創新趣街、街巷共享空間為主的社區開放空間;
5分鐘見黑科技互動體驗裝置,配置智能健身綠道、全息互動系統等設施,創新24小時無人商超、AI早餐智販店等社區業態和生活服務供給。
這么多個性指標,是不是很期待呢!
當然,還少不了屬于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最大特色——數字。“去年,數字經濟板塊占了整個大走廊經濟板塊中的83%,全省數字經濟中有25%是以大走廊作為支撐貢獻,數字經濟是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支柱和根脈,數字化改革和未來社區建設中,大走廊理應成為全省樣板。”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