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期,很多市民在旅游、娛樂中度過。但是也有不少人更注重精神享受,清明小長假期間。江蘇各地文博場館也為大家準備了精美的文化大餐,讓青少年在活動中得到了文化熏陶。
【南京博物院:“百花呈瑞”特展、“晶華”展持續(xù)在線】
4月5日上午十點,在南京博物院,參觀者正在排隊等待入場參觀,他們都是提前在手機上進行預約的。
清明小長假期間,南京博物院內最吸引觀眾的還是“百花呈瑞”特展和“晶華”展,“百花呈瑞”特展涵蓋了宋元明清一直持續(xù)到近現(xiàn)代的花鳥書畫,共91幅。而“晶華”展特別適合喜愛和研究礦物質的觀眾,金、銀、銅取自哪些原材料?紫水晶、孔雀石長啥樣?都能在這里一飽眼福。
【南京六朝博物館:青少年義務講解傳承家鄉(xiāng)文脈】
而在南京六朝博物館,參加“六朝青”小青蓮培養(yǎng)計劃的青少年講解員正在為前來參觀的游客義務講解文物歷史。
南京六朝博物館志愿者、金陵匯文中學初二學生呂敏行說:“因為我媽媽也是在這個博物館里做義務講解的,所以我就跟她一起來了。我本來就挺喜歡歷史的,來這里學習一些六朝的歷史。”
南京六朝博物館公共服務部尹知博說:“博物館的一些社會志愿者他們培養(yǎng)了一批文物守護者。在清明期間上崗,為前來參觀的觀眾提供文物講解以及解讀的活動,讓觀眾了解六朝時期文物的具體細節(jié)。不僅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能力,同時也傳承了城市的歷史。”
這個小長假,讓更多青少年有機會走上義務講解崗位的同時,南京六朝博物館繼續(xù)為觀眾呈現(xiàn)璀璨奪目的六朝文化。
尹知博說:“每天的人流量在五六千人左右,清明小長假的人流量比平時要多兩三倍。”
【各地舉辦特色活動讓孩子了解清明習俗和歷史文化】
為了讓孩子了解清明傳統(tǒng)習俗,感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鎮(zhèn)江博物館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清明節(jié)祭祖和掃墓中,通常用菊花寄托對逝者的哀思,在社教員的指導下,孩子們手工制作衍紙菊花掛畫。
鎮(zhèn)江市博物館保衛(wèi)部主任梅寒說:“清明節(jié)期間,我們實行網上預約、實名登記、分流參觀等一系列措施。三天來每天參觀人數二至三千人,三天總人數達到8300多人次。”
而在淮安青蓮崗文化遺址考古成果展廳,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一些青少年正在認真聆聽著文物的來歷,感受著淮安的歷史文化底蘊。
淮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趙李博說:“我們利用節(jié)假日讓架子到我們展廳,豐富他們的文化體驗。讓他們多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得到精神上的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