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居建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變化,傳統民居是各地居民自己設計建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家住宅。而傳統民居文化在有人群的地方就必然會存在,且在都市、集鎮更是普遍存在,受到老百姓的喜愛。
在中國建筑的發展歷史上,至少有著十種經典的傳統民居住宅——蒙古包、四合院、晉中大院、陜北窯洞、徽系民居、浙江民居、西藏碉樓、湘西吊腳樓、客家土樓、傣家竹樓。它們在歷史長河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并流傳至今。其中在現代建筑中,四合院和徽系民居因兼容性強,且仍被較多使用的兩種建筑方式。
傳統民居建筑是城鎮建筑創作的源泉,傳統建筑及民居都是在不斷發展的,但這種發展歷來多是繼承自身傳統、符合自身邏輯而循序漸進的。然而近幾十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情況下打破了“循序漸進”,從而造成了某些傳統的斷裂。
新時期下,現代建筑在設計方面大規模地模仿歐式建筑、西式建筑,不僅使我國建筑設計市場樣式單調,而且也失去了我國建筑設計的靈魂和內涵,而長此以往,會直接對我國當代建筑設計向著更高文化、藝術層次的發展造成阻礙。
因此,我們必須要看到我國傳統建筑文化所擁有的精神、技藝,在對傳統建筑文化的全面理解下,結合當代建筑設計進行創新,實現對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延續、傳承,豐富當代建筑設計市場。
在當代建筑設計工作中,應著重對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精神和內涵進行體現,借助于對富有傳統建筑文化精神符號的利用,來表達出我們對當代建筑、建筑文化的理解。在繼承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當代建筑設計的創新,一方面體現出當代建筑設計蘊含傳統建筑的一些特質;另一方面應對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技藝進行深入地延展,去除掉粗糙、落后的部分,保留干凈的部分,在此基礎上,結合當代建筑設計文化,使建筑設計達到最好的效果。
當代建筑設計應該在追求更高質量的基礎上,應用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意識,滿足人們在潛意識里想親近傳統文化的這一心態,在當代建筑設計工作中,可以選定傳統的文化元素相應地加入其中,使建筑設計在不失現代時尚感的基礎上,又能使人們追溯過往,得到精神上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