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建筑裝飾的特殊性,它不可能像繪畫、雕塑那樣直接描繪,雕刻出某一種具體的情節,所以多采用象征與比擬的方法去表現一定的內容,也是采用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動物、植物、器物等形象,單獨地或者組合地表現出一定的內容。
龍
神龍在漢高祖自稱為龍子以前,早就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征了,所以在宮殿建筑上,龍盡管成為帝王的象征而規定不可在他處使用,但在民間,龍卻成為神圣和喜慶的象征而被廣泛地使用在寺廟、祠堂等建筑上。在各地房屋屋頂的磚雕屋脊上,在石牌樓的梁枋上,在磚門頭、門臉的磚雕裝飾里,都能見到神龍的身影。既有龍頭龍身龍爪俱全的龍,也有龍頭卷草身和龍頭回紋身的草龍和拐子龍。
獅子
性格兇猛,俗稱獸中之王的獅子早就是佛教中的護法獸,傳到中國后,它又成為守護大門的護門神獸了。建筑大門前一對獅子左右并列,右為足撫幼獅的母獅,左為足接繡球的雄獅,這樣的布置已經成為固定的格式了。在宮殿寺廟前有獨立的石獅,在普通住宅大門前,獅子都雕在門墩石上。有趣的是在民間,老百姓在逢年過節時,興起一種舞獅子、耍獅子的活動,兇猛的獅子變得活潑可愛了,所以獅子不但具有威武的象征意義,而且同時還表現出喜慶的氣氛。
龜
龜為水生動物,但又能爬上岸來在陸地上呆一些時候,它不像魚、蝦一出水就不能生存。龜背長有硬甲,遇外界侵犯時,可將龜頭和四肢縮至甲殼內以自衛。龜甲在古代常作占卜吉兇之用,并將所占事項和卜辭刻記在甲上,稱甲骨文,成為早期文字和歷史的重要資料。龜在獸類中屬壽命較長的一種,很早就與龍、鳳、虎并列為四神獸之一,所以龜具有神圣與長壽的象征意義。在磚、石材料的構件上,除了用龜作石碑的基座之外,很少用它的整體形象作裝飾,而常見的是用龜背上的六角形,稱龜背紋,作為裝飾紋樣。這種龜背紋相互連結在一起,常作為裝飾的底紋出現在磚石構件上。
魚
魚作為裝飾紋樣出現很早,數千年前人類所使用的陶制品上就有魚的形象。魚具有較多的象征意義,魚繁殖力強,象征多子多列在十分重視家族衍生的中國封建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魚的諧音為“余”,無論福事、喜事都年年有余,戶戶有余,是人之所盼。所以魚的形象經常出現在磚雕和石刻里。
鹿與仙鶴
鹿性溫馴。鹿頭上初生的鹿角稱鹿茸,是名貴的藥材,對人體有大補。鹿的諧音為“祿”祿為古代官吏之就俸,高官厚祿,象征著發財致富。仙鶴細脖、尖嘴、長腿,亭亭玉立。如果鶴頭頂皮膚裸露,呈丹紅色,則稱“丹頂鶴”,形象更為優美。鶴在百鳥中屬長壽者,所以有稱人之高壽為“鶴齡”的鶴與蓮荷放在一起,取二者諧音有“和合美滿”之意。
蝙蝠
顏色灰暗,白天躲在黑暗中,怕見光亮的蝙蝠只因為有個好聽的名字,蝙蝠的諧音為“遍福”遍地是福,所以頻頻出現在建筑的裝飾中,在門頭、影壁的磚雕里常見到它們的形象,不過這種其貌不揚的動物經過工匠之手,其形象大大被美化了,有的簡直像一只張開翅膀的花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