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建成超過50多億平方米的綠色建筑,占同期城市新建建筑面積的65%。
根據相關行動計劃,到2022年,城市新建建筑面積的70%都將是綠色建筑。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發布的《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建標[2020]65號】《行動方案》明確指:綠色建筑創建行動以城鎮建筑作為創建對象。
而各地方的住房和城鄉建設及管理委員會也積極響應未來綠色建筑發展的政策。
一、綠色建筑就是多種樹?
這里首先糾正一下,綠色建筑并不是很多小白認為的在建筑內外大量種植物。行業普遍認為綠色建筑應該是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室內外使用空間,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室內環境:
綠色建筑之所以強調室內環境,是因為空調領域的主流理念是力求內外環境的平衡關系,同時提出了建筑用戶對室內環境的不同需求,即健康、舒適和用戶的生產效率。
1、溫度控制
傳統的空調系統可以保持室內溫度,但容易引發“空調病”,并且消耗大量的能量,增加氟利昂對臭氧層的破壞。
而綠色建筑除了能保證人體的整體熱平衡外,還可以滿足頭、腳等身體個別部位的特殊溫度要求,且善于利用自然能源。
此外,經常使用大玻璃表面的建筑在夏季會產生溫室效應,而寒冷玻璃表面的低溫輻射效應在夏季會發生冬天。
所以,除冬夏空調設計條件外,分析當地氣候和室內負荷變化對室內環境舒適性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
2、聲光條件
同樣,室內光環境直接影響工作效率和室內環境的氛圍。在綠色建筑中引入無污染、淺色陽光作為綠色光源的一部分,從而營造綠色光環境。
綠色的聲環境要求減少噪聲源,降低聽力損失,將產生噪聲的設備分開布置在遠離使用室的地方,控制室外噪聲的水平。
3、空氣質量
空氣質量反映了人們滿足環境要求的程度。通常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包括氣流、空氣清潔度等。
因此,根據不同的環境調節合適的新風量,控制空氣的潔凈度和流速,使空氣質量達到更好的水平狀態,以及有效控制室內空氣污染物,這也是改善室內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
室外環境:
綠色建筑創造的人居環境包括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在綠色環境規劃中,不僅要重視景觀的創造,也要更加重視環境與生態的融合,實現整體綠化。
除建筑本身外,從整體的觀點考慮可持續發展,包括所需的自然環境、生活用水的高效(生態)利用、廢水的處理和減少以及現場的氣候條件。
1、綠色環境的地域主義
綠色建筑要考慮如何與所在地的氣候、經濟條件和文化傳統相適應,從而成為周邊社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綠色建筑作為一個二級系統,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依賴于自然環境,綠色建筑離不開區域生物環境做到獨立存在。
綠色建筑的實現與各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現有的人類建筑、社會水平和文化環境有關。
2、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是利用自然能量或不依賴傳統空調系統而仍能保持適宜的室內環境。
自然通風最容易滿足建筑綠化的要求,它一般不使用外部的不可再生資源,往往能節省相當數量的空調負荷,達到節能和綠化的目的。
建筑高度對自然通風也有很大影響,一般高層建筑都有利于自身的室內自然通風,在不同高度房屋組合的情況下,高低建筑物錯開分布有利于低層建筑的通風。
這樣高層建筑風景區內的低層建筑受到高層建筑背風區渦流的影響,室內通風良好。
自然通風是環境綠化的重要手段,是引入低于室溫的室外空氣,給人一種簡單節能的涼爽感覺,綠色環境的常用供氣方式是為地板送風HVAC模式。
二、綠色建筑特點
1、節能水平更高
通過優化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提高暖通空調、照明、電氣設備的能效水平,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減少建筑碳排放。
2、資源消耗更少
通過使用高強度、高耐久性材料,促進綠色建材的應用,推廣全裝修、裝配式建筑等綠色施工方法,可有效降低建材資源的消耗水平,并降低物料生產和運輸的能耗。
3、生態環境更好
通過高效利用土地資源,保護建筑周邊生態環境,增加綠地面積,創造綠色宜居的工作生活環境,提高生態碳匯能力,充分實現固碳釋氧。
4、節水效果更明顯
通過提高給排水系統的節水效率,采用節水器具,利用非傳統水源,以此來有效節約建筑用水量。
三、設計原則
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包括高效性原則、同步性原則、加強整體設計原則、健康化原則和循環性原則。
1、高效性原則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建筑也成為了一種經濟產品,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不僅僅滿足使用功能,同時還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建筑利用的資源較多,所以在建筑設計中要追求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做出高效節能的設計。
2、同步性原則
首先,要完善整個設計思路,將設計優化,然后確保設計內容的各個環節都協調一致,所以施工圖的完整性很重要。
而在施工過程中,隨時要注意調整好施工方案,控制好資源的使用,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具體都要有效的提高資源利用率,盡量避免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內外環境協調一致,實現建筑與環境的統一。
3、加強整體設計原則
在綠色建筑的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建筑的實用功能。
設計中要注意減少材料的使用,控制建筑成本,在總體設計中實現對各要素的綜合分析,設計出合理的綠色建筑方案。
4、健康化原則
在設計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充分考慮環境約束、綠色健康的設計原則,充分分析當地的氣候、地形等特點,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選擇合適的工藝和材料,借助綠色植被在周邊環境等方面,要完善綠色建筑理念,防止各種污染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5、循環性原則
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