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大考古發現中,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可以用驚世罕見來形容。一起探尋南越王墓,了解神秘的墓主人、墓室構造、豐厚的隨葬品。
一、神秘的南越國墓主人
根據《史記》、《漢書》等一些古籍資料記載,南越國曾是西漢時期一個雄霸一方的地方政權。
南越國的都城就是今天的廣州。它的創立者趙佗曾經是秦始皇平定嶺南的一員大將,但是當秦朝滅亡之后,由于時局動蕩混亂,他最終選擇建立了南越國,自稱為南越武王。
南越國第一代王趙佗在位長達67年,而后的第二代王趙眛(趙佗之孫),僅僅在位十余年就因病去世。
第三代王趙嬰齊是趙眜之子,在位只有八九年,而第四代王和第五代王均是被殺身亡。
南越國雖然歷史短暫,不足百年,但是與西漢的關系一直十分緊張,直到公元前110年被漢武帝的大軍所剿滅。
如今偶然發現的南越國真正的墓主人已經現身,考古專家根據墓主人隨身佩戴的金印、出土的銅器銘文,并參考《漢書》中的相關記載,判定其應是第二代南越王趙眛的陵墓。
二、南越國墓室構造
南越國墓是一座鑿山為室的巨大石室墓,地處于象崗山的腹心深處。
南越王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前室、東西耳室、主室、東西側室和后藏室共7室組成。7室之間相互連通,墓室總面積達100平方米。
其中主棺室長4.84米、寬1.84米、高2.3米,呈南北長方形。墓內主棺室主要用來安置墓主人的棺槨,此外,還放置有大量精美絕倫的隨葬品。
墓道填土非常夯實,其中還夾有兩層大石塊,主要用于防止盜墓者的侵擾。
三、豐厚的隨葬品
南越國墓中的的隨葬品,根據粗略統計,已經多達1000多件。主要有金器、銀器、漆器、陶器、玉器、玻璃器、樂器、兵器、絲織品、青銅器、雜器等。
出土的金器主要有古印、帶鉤、杏形金葉、金花泡形飾等,其中出土的三枚金印最為珍貴。
銀器則出于主棺室,主要有銀盒、銀洗、銀卮、銀帶鉤等。尤其是銀盒出土時,盒內尚留有一些藥丸,說明這是王后生前服用的藥丸。銀洗出于后藏室。銀卮出于西耳室。銀帶鉤總共出土7件,均非常精美。
由于年代久遠,漆器多已經腐朽,大致能辨認的器形主要有箱、盒、盆、盤、卮、耳杯、匣、屏風、漆木瑟等。
陶器主要有甕、鼎、罐、瓿、匏、提筒、缽、小盒等。
玉器主要有玉璧、玉璜、玉環、玉舞人、玉劍飾、玉印章等。
玻璃器主要是精美的玻璃珠串。
樂器主要是成套的編鐘、編磬等。
兵器主要有鐵劍、鐵矛、鐵戟、銅戈、弩機、箭鏃、鉛彈丸、箭鏃等。
青銅器主要有壺、鈁、瓿、熏爐、銅鏡、帶鉤、戈等,均是富有地域特色的精品,而且從用途上大致可以分為日常用器、酒器、炊器、車馬器等。
雜器主要有杵、臼、熏爐、虎節等。
此外,墓內還發現了墓主人的骨渣和10余具殉葬者的遺骨以及一些牲畜的殘骸。
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家們發現了東晉時期的古井、唐代的象牙印章。這枚小小的唐代象牙印章質地堅硬,雖然只有核桃般大小,但是在考古歷史上意義重大。根據文獻記載,唐代時期廣州已經聚集了許多阿拉伯人,而這枚象牙印章的出土正好證明了這一歷史事實。室內甚至還出土了燒煮食物用的木炭。
總之,南越王墓的發掘,為研究我國嶺南地區的歷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