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龍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彩多姿。龍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和文化開端的象征,是炎黃子孫崇拜的圖騰;龍所具有的那種威武奮發(fā)、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無所畏懼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龍文化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古代建筑中更少不了龍文化的體現(xiàn)。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龍文化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中國的龍文化已經(jīng)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方面,作為一個文化的凝聚力和積淀,龍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更是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中國古代龍文化除了對單體建筑及裝飾構件和建筑小品外,還對建筑群的格局模式有很大的影響,這是因為古人在營造活動中,不僅僅考慮了建筑的實際功能,更多的關注其自身所居住的環(huán)境地點,因此,古人根據(jù)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在營造活動前,進行選址規(guī)劃,尋找理想的環(huán)境場所,以滿足自身的需要。
1、效法天象—方位“投影”
縱觀歷史的長河來看,古人都會以天宮中的“帝星”為核心,以“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為干支的組織,它具有森嚴的等級制度和非常嚴密的組織性。在這樣一種嚴格的組織中,中間的“帝星”所在的“紫微垣”都被古人認為是整個組織中最神圣的府第和位置,并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紫微”位處五官中央,因此又稱“中宮”,是天帝太一常居的天宮神聞。《考工記》記載:
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涂(涂,道路)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意思是王城每面邊長九里,有三個城門。城內(nèi)縱橫各有九條道路,每條道路寬度為“九軌22”。王宮居中,左側是宗廟,右側是社壇(或社廟),前面是朝會處,后面是市場。朝會處和市場的面積各為一夫23。這從文獻中證實了與天宮星象的對應關系。
在古代地理方位的表示常常用四象來表示。如東晉著名的學者郭璞的著作《葬書》就提到:
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后為玄武。
這段話表明在古代墓室的方位布局上講究左邊為青龍,右邊為白虎,前面為朱雀,后面為玄武,以此四象來佑護墓室。
由此,“四象”便成了風水方位中所推崇的地理方位的稱謂。例如,位于中國東海之濱的歷史名鎮(zhèn)青龍鎮(zhèn)。此外,有青龍河、青龍塔等等,都代表著他們在東方的地位。
另外還有以五行、五方、五色、四季等。這些都包含了龍的方位。在五行中,龍屬木,明代楊慎說得明白:“木色青,故青者東方也”。在五方中,龍屬東。在五色中,龍屬青或綠。在四季中,“木居東方而主春氣”。
古人以蒼龍(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神獸”分別表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即“四方四神”。班固《白虎通義》云: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青龍,以一條騰龍為圖案。我國古代宮城的四方城門以及橋梁、湖泊等也常用四神獸來命名,如青龍鎮(zhèn)位于東海之濱。長安、金陵等,其北門稱玄武門,南門稱朱雀門。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南京朱雀橋,東晉咸康時所建,為橫跨秦淮河的浮橋,又稱南航。南京的玄武湖位于鐘山之北,東晉初年曾被稱為北湖。
2.皇城選址——“四靈”皆備
(1)、南京城
南京城環(huán)境模式是四靈的地面“投影”。其風水是以石頭城為白虎,以鐘山為青龍,朱雀、玄武既全,又有長江天塹,形勢較好。南京城東依鐘山,北枕玄武湖,西北瀕長江,東、南有青溪河秦淮河環(huán)繞,形勢險要,歷來有“龍盤虎踞”之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建都于此。
通過陰陽協(xié)調的概念,城市平面布局通常采用中國古代風水思想的四分世界觀,四方守護神,即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它們是東、南、西、北的方向代表。他們與中心結合起來,就形成了五個方位。
南京城北邊的玄武湖就是北玄武的象征;玄武原為古老神話中的北方之神,其形象龜,亦稱龜蛇臺體,位于北方,屬水,故城北的湖即為水,玄武湖代表了北方的玄武。就地勢而言,以鐘山山脈延及其余脈石頭山所環(huán)抱著的東面鐘山龍蟠(亦名紫金山,為龍),即為東方青龍。南京城西面的石頭山虎距(今清涼山,為龍尾,如虎臥狀)造就了西方白虎的象征。南面秦淮河經(jīng)過朱雀門,故象征南方的朱雀。
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發(fā)展歷程,不難發(fā)現(xiàn)古人在王朝首都選址的問題上是非常重視的,最典型的就是南京城,南京城歷來被堪輿家所稱贊,其地形地貌都符合風水的學家所推崇的方位,于是有了“金陵是都,虎踞龍盤,興王之居”的評價。明代南京城的選址是由當時的風水學家劉基進行占卜而定的,并且在南京城周圍開發(fā)馬蹄形的山林,并使較平坦的一面進行開敞布局,能夠使其長江的水流能引入進來,形成完整的風水格局。
(2)、唐大明宮
唐大明宮位于長安城外東北的龍首原上,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經(jīng)唐高宗等陸續(xù)擴建修治成為唐代主要的朝會之所。自高宗以后,除玄宗主要在興慶宮活動外,都常居于此。大明宮的北門命名為玄武門,玄武就是北方玄武的象征。大明宮的東面有龍首殿、龍首池、龍首渠等,象征著東方青龍的涵義。南面的大門命名為丹鳳門,《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南方朱雀,眾禽之長,丹穴化生,碧雷流響,奇彩五色,神儀六象,來導吾前。丹,即丹穴化生;鳳,即是鳥、雀等,可見,大明宮南面的丹鳳門就是朱雀的象征。大明宮的西邊是禁苑,《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應觜宿,英英素質,肅肅清音,威攝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右,”
白虎來自山林之中,故禁苑是白虎的象征。唐長安城的腹心重地皇城皇宮及大明宮等皆分布在城北部,這一帶地勢低平,無險可守,特別是大明宮,建于長安城之外,防御是一重大問題。禁苑設置后,無疑為皇家宮城建立了一道牢固的屏障和緩沖之地
(3)、唐長安城
唐長安城的發(fā)展是在隋朝大興城的基礎之上發(fā)展起來的。長安城的北門稱為“玄武門”,對應北方玄武;白虎位于西方,屬金,對應左邊的金光門。二十八宿之角星,角對應立春,而角星正是青龍的星宿,故長安城的東門春明門對應東方青龍。皇城中的南門稱為“朱雀門”,是南方朱雀的象征,整個都城的規(guī)劃布局是在效法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天之四象”之說。
將北斗七星、勾陳、北極、右恒星座連接起來,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其和長安城的形狀相當?shù)念愃疲瑤讉€特殊的關鍵部分是星象的位置。在突出的南端,為天璣。建章宮是獨立于西南方向,正是開陽和搖光的連接部分,西北曲折的墻壁和太子與勾陳連接成一體。天璇,天樞與勾陳連接成一線已被天文學所證實,在天文觀測過程中,只要每天向天樞方向旋轉,就可以找到北極星,其完整的一致性和東墻相統(tǒng)一。更令人驚訝的是,其八條大道的連接設置頁基本上是相同的。連接安門、清明門、宣平門、洛城門、廚城門、橫門、雍門、直城門。即使是主要的宮殿,市場規(guī)模的比例也基本符合。除了對整個長安城的影響外,還表現(xiàn)在大明宮的設計上。
(4)、紫禁城
北京的故宮又叫紫禁城,是我國目前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是我國封建社會末期明、清兩代的宮殿,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皇宮的紫禁城,處處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又稱紫微宮,古人認為:“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后漢書》卷四十八),所以后人多以紫微垣來比喻皇帝之居,北京的故宮稱為紫禁城即源于此,以象征帝居之意。
紫禁城的規(guī)劃格局體現(xiàn)了“四象天宮”的對應關系,北方的象征是“水、北、黑、玄武”。紫禁城的金水河從北墻西側而來,象征著“北水”。御花園的主要建筑欽安殿內(nèi)供奉著教導宣武皇帝宣武寺門前的院子里說;稱為門的一天,天空是天然水。用黑色磚墻;文淵閣,黑瓦頂?shù)榷加斜毙渲狻?/span>
龍文化是從中國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開始,經(jīng)過各民族的融合發(fā)展,逐漸形成以龍為形象的象征意義。龍是中國特有的圖騰崇拜的產(chǎn)物。在上古時代,隨著人們思想信念的成熟,龍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但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在產(chǎn)生了私有制以后,龍文化逐漸變成了階級貴族的象征,進而隨著歷史王朝的發(fā)展,龍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征并加以鞏固,最終形成了封建帝王的專有產(chǎn)物。
古人在營造大型的建筑活動時,其建筑群的方位關系主要通過和天宮星象的方位模擬和建筑群選址模式的對位關系來確定的。這是因為古人始終相信“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的觀念。通過效法天象的方位“投影”和陵墓中“四靈”的方位關系來進行營建活動。這在古代社會都是統(tǒng)治者非常重視的,常常把王朝的運勢和皇權的長久聯(lián)系起來,達到王朝統(tǒng)治長久永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