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董禹含)昨天,“2016梁思成建筑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馬來西亞建筑師楊經文(KennethKingMunYEANG)、中國建筑師周愷獲獎。這是“梁思成建筑獎”國際化后的首次頒獎,拉開了我國建筑界與國際建筑界深度融合的序幕。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建筑市場,在跨海大橋、高速鐵路、超高層建筑等方面的建造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當代建筑師如何既適應經濟全球化浪潮,又保護好本土文化特色?兩位獲獎者用自己的建筑理念和設計作品在民族性和現代化之間找到了“中國設計”的出路。
楊經文倡導生態建筑,以他設計的新加坡熱帶生態塔樓為例,通過收集雨水和污水,建筑55.1%的水實現了循環利用和自給自足,污水還會被處理成肥料或氣體燃料等。
“不該過分強調建筑的標志性,而是應該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周愷曾參與過北京前門大街及東片區保護整治項目,新建筑在寬度、高度、比例、材料等方面,都與老建筑保持著嚴格的對應關系,新老建筑之間形成自然的過渡。
據悉,“梁思成建筑獎”是國內授予建筑師和建筑學者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