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絲的技術,經過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結合,絲織品出現了。絲織品的伴生者刺繡也登上了舞臺。隨著工藝的不斷的完善與發展,針尖兒上的藝術刺繡,也開始了長達千年的歷史,地域不同造成的差異,豐富多彩的針法,無一不令人為之贊嘆,這就是獨屬于刺繡的魅力。
經過時光的沖刷,洗滌。遍布中國大陸的刺繡,也發展出了多個派系,蘇繡,魯繡,湘繡,杭繡,粵秀,蜀繡,漢繡這些都是鼎鼎有名的刺繡名品。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蘇繡,湘繡,蜀繡,粵秀,它們有著四大名繡之稱。
技藝高超的蘇繡
蘇繡,起源于蘇州。蘇繡從三國時期就有記載,又經過了朝代更迭的不斷變換發展,在清朝達到了巔峰。早期的蘇繡亮點在于繡花針細如發絲,顏色各異的花線,繡出的圖案配色極為精妙,再配上繡娘精湛的繡工,讓人愛不釋手。到了明清兩代的刺繡,經過技術的進步,在針法,色彩,圖案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以針作畫,呈現針尖上的藝術。清朝時期以“雙面繡”在各派系中榜上有名。
現在的蘇繡在解放后又經過繡人的變換發展,工藝更加精湛,雙面繡更是作為禮展品,在世界得到眾多的贊揚喜愛。“雙面繡”顧名思義雙面都要繡,雙面異色,異針,異形的“三異繡”,對繡人的要求極高,三體合一,才是真正的雙面繡,每一步都是技藝的最高結合,刺繡的極致可能就是雙面繡吧。這就是鬼斧神工。
針法繁多的蜀繡
蜀繡,顧名思義是起源于四川的刺繡。所以也叫“川繡”。李宇春以一首《蜀繡》將它帶到了大眾的面前。可是大多數人不知道,它在四大名繡中占據榜首。占據榜首的原因是因為針法極多。劃分十二大類,一百三十多種。想一想都覺得繡工果然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就憑這針法一般人也搞不定啊,就這針法出來的怎么能不是精品。
相比于蘇繡,它的歷史更加長久,這可能是因為蜀地善養蠶,絲綢絲線極其豐富造成的。所以蜀繡大多軟緞,彩線繡制而成的。東晉年間,蜀繡和蜀錦就有“蜀中之寶”的美稱。從唐代開始作為貢品,宋代已經聞名天下,達到刺繡的巔峰。蜀繡的因為針法繁復,所以蜀繡成品極其精美,栩栩如生,富有靈氣,立體感十足。長達千年依然備受推崇,吸引著眾多海內外的人們為其著迷。
畫繡結合的湘繡
湘繡,起源于民間刺繡,高手在民間,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湘繡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結合了蘇繡和粵繡的優點。湘繡注重寫實,所以湘繡無論是花草樹木,還是鳥語蟲獸都是形神兼具的。作為一名湘繡的繡工,不只要會繡,還得會畫。湘繡的第一步便是制稿,將其勾勒在蠟紙上,再將蠟紙上的圖案臨摹到絲綢上,再通過各種針法以及絲線的搭配達到逼真的效果。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湘繡的絲線的顏色極其豐富,據說只要有的顏色他們都有其配色的絲線,可見湘繡顏色之多。畫筆上的藝術與針尖兒上的藝術相結合,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湘繡。
老時候的湘繡用線那是極其講究,絲線是用莢仁液蒸過的,但可不僅僅是這樣,還得用竹紙擦拭才能用在繡品上,而且那線發絲還要細,超過了顧繡中的“發繡”。染色技術那更是不用說了,湘繡的線自帶暈染的效果。用線的講究,再配上獨屬于湘繡的“亂插針”,所以湘繡才有了四大名繡之稱。是不是覺得湘繡更加精致了呢,果然好的東西雖被蒙塵,但終究有綻放其光華的那天。
一加一大于二的粵繡
四大名繡最后的粵秀,雖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卻是在海外傳播最廣的,明代便開始走向海外,至今在許多博物館中都有陳列。它作為四大名繡的一員,注重的是材質,四大類別的材質都有其獨特的追求。真絲絨繡,用的是蠶絲,金銀線繡更加注重針法。粵秀最大的亮點在于將孔雀的羽毛和刺繡相結合,用線極為多樣。粵秀最著名的便是繡畫,極具時代特色和歷史的氣息。華麗不失美感,藝術效果極強。
粵繡是廣繡和潮繡的統稱,廣繡不僅色彩鮮明,而且針尖兒細密,近看廣繡精細非常。廣繡的絲線也是極其驚艷的,金線,絲絨經過廣繡繡人的手,就成了刺繡,聞名海內外。潮繡傳說起源于少數民族,紋理清晰,針法精湛,尤其是釘金繡格外出眾。潮繡極具地方色彩,雖與廣繡相比有些許遜色,但卻和廣繡一起成為了獨一無二的粵繡,也有著它獨特的魅力。
中國的刺繡除了蜀繡,蘇繡,湘繡,粵秀,還有著雙線繡的魯繡,有著宮繡之稱的京繡,還有著精工奪巧的顧繡。這還不是中國刺繡派系的全部,這片古老的土地衍生了無數的刺繡品類,苗繡,閩繡,汴繡……
針尖兒上的刺繡,是獨特的藝術,也是最古老的藝術。有著文化地域不同所展現的不同風格,帶著獨有的魅力在時光中穿梭。手工刺繡是藝術與絲綢的結合,是絲繡工藝的完美呈現,這種針尖兒上的藝術,獨屬于這片古老的土地,伴隨著遠古的傳承,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