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專家組的意見,這下我終于放心了!”5月15日晚飯前,東陽市畫水鎮黃田畈村永樂自然村文化禮堂管理員蔣有軍“曬”出了幾份《東陽市治危拆違中古建筑價值評估初審意見表》,“這幾處古建筑專家組都建議暫緩拆除,予以保留。對于下一步的保護工作,將由鎮、村和文物保護部門共同制定方案。”
5月15日下午,東陽市治危拆違古建筑保護專家組第三組組長葉軍帶隊前往畫水鎮調查。“專家說,有幾處建筑主體已經坍塌,沒有保護價值,為安全起見必須拆除。但是拆除的構件應該保護好,可以再次利用,或者上交給市文物保護部門,他們將給予獎勵。”蔣有軍說,專家的這番話讓他豁然開朗,“保護古建筑也要有理性,我們不能一味地拆,但也不能盲目地保,具體情況必須具體分析。”
“三普點”古建筑是調查重點
東陽市古建筑星羅棋布,如何在治危拆違工作中實施有效保護?早在動員大會之前,東陽市委、市政府就出臺了相關政策,要求在治危拆違中做好文物保護工作。金華市副市長、東陽市委書記黃敏更是指示“務必留下文化、留下鄉愁”。
上周,根據東陽市領導指示,東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組成了治危拆違古建筑保護專家組,全力以赴開展調查保護工作。
“鑒于時間緊迫、數目巨大,我們主要對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登錄點(簡稱三普點)中的古建筑展開調查。”專家組組長、東陽市博物館館長陳榮軍說,東陽市共有1524處“三普點”。但是,“三普點”中的古建筑必須按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程序,由當地鎮、村及產權所有者提出申請,經專家委員會審核后,才能實施掛牌保護。“由于部分干群保護意識不強,沒有及時提出申報,也沒有做好保護工作,導致許多‘三普點’在這次治危拆違中被鑒定為危房。”陳榮軍說,沒有明確掛牌保護的“三普點”不具有辨識性標志,很容易被誤傷。為此,根據東陽市部署,東陽市文物辦向各鎮鄉街道緊急下發了東陽市文物保護單位(點)和“三普點”名單,要求做好保護工作。
各鎮鄉街道村莊保護意愿強烈
5月11日,東陽市文物辦主任金鏘帶隊前往橫店鎮調查。橫店鎮黨委、政府對此事給予了足夠重視,向專家組提供了相關村莊危房鑒定情況明細表,并派鎮文化站和各片區負責人陪同調查。
南上湖社區上西小區存在多處“三普點”。村支書何平良對古建筑保護工作理解深刻:“南上湖是歷史文化名村,古建筑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能保盡保!”他說,治危拆違工作啟動后,不斷有住在古建筑中的居民向他詢問,“對此我們都明確答復,在協調好產權的基礎上,有價值的古建筑都要保護。”他特別提到了清代建筑“翠和堂”,堂名由李品芳題寫,還走出了華東政法大學首批畢業生何順潭,“雖然這幢建筑損毀嚴重,但主體仍在,我們要想辦法盡力把它修復回去。”民國建筑“茂德尚”曾是原南上湖區公所的公房,里面住著何養娜、何文揚兩戶,由于住處逼仄,何養娜還在后面搭建了廚房和衛生間。“這房子拆了多可惜,我們愿意把它交給村里保護。”對此,何平良表示將妥善解決,做好保護,“我們小區有保護古建筑的傳統,只要小區黨支部和居委會發出倡議,大家都會大力支持。”
南市街道槐堂村下槐堂有著“時尚”外表,但在村老協負責人葛章平陪同下走進村莊腹地,里面連宇接棟的古建筑讓人大為驚嘆——這里完整地保留著數幢共計80多間的古建筑群,被稱為“七份頭”,但它們并非文保單位。葛敦金、厲玉蘭夫妻一家三代就住在一幢被稱為“三甘堂”的三合院里,“這幢房子已有近120年歷史了,這幾年每年都有很多人來參觀。”厲玉蘭自豪地說。吸引外人來觀看的,是堂內精致的浮雕絳環板,上面的傳統人物圖案用了罕見的“西洋造型”,人物頭發卷曲,身材多是“九頭身”。“七份頭建筑群最大的一幢有50間,由兩套十三間加一套廿四間組成,除了一間堂屋倒塌,其他都很完整。”葛章平說,街道辦事處對這處建筑群頗為重視,要求村里拿出妥善的治理方案。村“兩委會”已經商議,準備提出文保申請,做好保護工作,把它們打造為未來高鐵新城的文化地標。
南馬鎮前宅村的“十三間”古建筑群非常有名,多次上過畫冊或者封面。經向鎮黨委、鎮政府請示,前宅村“兩委會”已經決定修復,并向東陽市文物辦申請技術指導,順便幫忙把脈如何更好地保護村內的其他古建筑。
記者從東陽市文物辦了解到,東陽市不少鎮鄉街道和村莊對在治危拆違工作中發現的有價值的古建筑,已提出保護申請,待通過文物部門審核后,專業人員會到現場指導維護、修繕。
對古建筑把握不準可聯系專家組
根據東陽市領導指示,目前,東陽市已下發《關于在治危拆違中加強歷史文化建筑保護的公告》,明確規定在治危拆違工作中,文物保護單位(點)一律不得拆除;“三普點”原則上要保留,如果鑒定為D級危房,必須經專家組審查同意后才能拆除。對年代久遠、工藝精美、特色明顯、基本完整或局部損毀的古建筑,建議先作保留,暫緩拆除。對于將要連片拆除的區域,必須請專家組到現場作出評估后再行拆除。
這也說明:保護古建筑并非“只留不拆”,而是要經專家組確認是否有保護利用價值,對于沒有文物保護價值且不具備修繕條件的D級危房則堅決予以拆除。
那么,哪些古建筑應當保留?陳榮軍指出:明早期的建筑在東陽已屬稀有,清晚期之前的建筑在東陽市已不多,應該盡量保留;如果建筑比較有特色,像早期的工業廠房、中西合璧的洋房、老大會堂、老宗祠等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規劃允許的情況下,應當盡可能保留。
保護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結合村莊規劃,原地保留;二是易地保護,對老宅拆卸下來的構件編號,移到其他地方拼裝復建,金華市副市長、東陽市委書記黃敏就特別強調了易地保護的范例江北街道甘東小區的文化禮堂。還有就是妥善收集和保護拆下來的構件,以備后續利用。
目前,東陽市正在抓緊出臺關于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筑保護方案。如果大家對比較完整、歷史較久的危舊房,拿不準是否有保護價值,可以直接和專家聯系,專家們將盡量隨叫隨到,到現場鑒定。
專家組一組聯系人:東陽市文物辦主任金鏘,聯系電話:13858965096;二組聯系人東陽市文物辦副主任吳新雷,聯系電話:13777523835;三組聯系人東陽市文物辦業務科科長葉軍,聯系電話:13957966668;機動組聯系人:東陽市博物館館長陳榮軍,聯系電話:13967992908。東陽市文物部門辦公室聯系電話:0579-8668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