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在建的“馬可可漂浮學校”坐落在拉各斯馬科科水濱貧民窟附近水域,由荷蘭NLE建筑師事務所設計修建。這家機構旨在為發展中城市提供建筑、設計和城市化服務。
建筑工人用拉各斯當地產的木材搭建16塊木板,隨后拼成一塊長方形大木板作為底板,下面固定256個塑料桶,以提供浮力。底板長的兩側用木頭搭建斜面,形成一個三角柱,猶如普通建筑的三角屋頂。整個柱體分為三層,一二層為教室,最下面一層是操場和綠化區域。
漂浮學校的能源自給自足。三角柱斜面上覆蓋太陽能電池板,解決電力問題;底板部位可收集和儲存雨水,用于沖洗廁所。
漂浮學校可容納大約100名學生。當地只有一所小學,新學校的修建受到當地人熱烈歡迎。

圖一
適應變化
漂浮學校是NCL建筑師孔勒·阿德耶米的作品。他生于尼日利亞,長于尼日利亞,熟悉當地的自然環境,了解當地人的需求。
阿德耶米表示馬可可地區的土壤尤其松軟,而用漂浮設備建漂浮學校意味著可以不受限于土壤軟硬度。
阿德耶米說,漂浮學校這種設計符合馬科科的自然條件。這里的水平面頻繁變化,對當地居民而言,洪水是常見威脅之一。尼日利亞2012年7月暴發的洪水卷走360多條生命,令200萬人流離失所。因此,阿德耶米“想要一種能夠適應這種變化的設計”。

圖二
有望推廣
事實上,在馬可可居民看來,漂浮學校不算全新事物。部分當地人住在水上棚屋中,雖然無法自由漂浮,也算是水上人家。
阿德耶米說,盡管馬科科貧民窟總體生活水平非常低,沒有現代化生活設施,但當地居民對環境的適應為應對沿海地區的快速城鎮化和氣候變化等挑戰提供了頗具價值的借鑒作用。
他說:“漂浮建筑用途廣泛,不僅可用作學校,還可以作為住房、社區中心乃至游樂場。”他希望,漂浮建筑設計為非洲沿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NCL計劃,今年9月推出秉承相同設計理念而建的漂浮住房。如果一切順利,這種漂浮住房將陸續取代馬科科貧民窟的棚屋,最終于2014年底形成拉各斯水上社區,成為10萬貧民窟居民的新家園。

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