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酒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早在漢字成熟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技術。其中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酒在古代往往被賦予特殊含義,在特殊的時間與場合,共飲佳釀是一件很莊重的事。比如節日、婚喪嫁娶、宴親饗客、洗塵餞行等等,這些重要的時刻幾乎都離不開酒。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古代飲酒的習俗。
祭祀日飲酒
古代社會,祭祀是一件大事。祭祀的內容頗多,如祭天地、山川、鬼神、祭社稷、祭祖先等等。祭祀中常通過一定的儀式,將規定的酒食敬獻給信仰和崇拜的對象。不論王家宗廟中的祭獻,或是民間私家祀祖,祝禱以后必須以酒酹(lei)地。中國古代多有酒禁,而且禮法頗嚴。特別是周代,飲酒是受到嚴格控制的。但祭祀飲酒卻是不受限制的,所以古代較為盛大的宴飲場面多是在祭儀之后。
重大節日的飲酒習俗
中國人一年中的幾個重大節日,都有相應的飲酒活動,如端午節飲“菖蒲酒”,重陽節飲“菊花酒”,除夕夜飲“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間,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歡聚飲酒,慶賀豐收時更要飲酒,酒席散盡之時,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歸”。
過年,也叫除夕,是中國人最為注重的節日,年夜飯是一年中最為豐盛的酒席,即平時不怎么喝酒,年夜飯中也會備上一壺。新年伊始,古人有合家飲屠蘇酒的習俗,飲酒時,從小至大依次飲用。據說,飲此酒可以避瘟氣。
迎賓、待客飲酒
古人將飲食不僅僅看作日常生活行為,而且視之為學禮、施禮,從而達到“成人”“合天”的一種重要手段。酒更是“成禮”的飲料,所以只要有客來訪,但凡有條件的,必以酒相待。《詩經·小雅·鹿鳴》云:“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詩經·幽風·七月》“朋酒斯饗,日殺羔羊。”《禮記·鄉飲酒義》說:“鄉飲酒之義,主人拜迎,賓于庠門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階,三讓而后升,所以至尊讓也。”周朝時如此熱情迎賓待客,周以后,同樣盛情以酒饗客。唐宋以來,人們繼承了古人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這從他們的詩句中便可見一斑,一直到現代,宴請待客,酒都是少不了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