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著作中有官書和私人著作兩類,官書是古代王朝制定的建筑制度做法、工料定額等一類的建筑記錄;而私人著作則是匠師的個人著書,作為實踐經驗的總結與積累等。
不管是官書,還是匠師著作都是建筑史上的智慧結晶,在我國古建筑發展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幫助我們解答更多的營造密碼,闡釋建筑背后的中國文化。
《周禮·考工記》
中國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手工業技術文獻,該書在中國科技史、工藝美術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全書共7100余字,記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類30個工種的內容,反映出當時中國所達到的科技及工藝水平。此外《考工記》還有數學、地理學、力學、聲學、建筑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總結。
《考工記》“攻木之工”的“匠人”,描述了西周時期的王城、宮殿、道路的形式,并對當時的建筑規劃、施工技術、建筑測量等,做了具體的說明與解釋,特別是對王朝的都城制度的記載,例如“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研究古代營造技術和建筑發展史的古籍文獻。
《洛陽伽藍記》
北魏楊銜之所著,與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和酈道元的《水經注》,合稱為北魏時期的三部杰作。《洛陽伽藍記》流傳有許多刻本,這本書中分為:城西、城東、城南、城北與城中共五卷,分別敘述了北魏京師洛陽城的佛寺建筑狀況,列舉了七十多座寺院,反映出北魏時期洛陽城佛教的興衰史,也記載了私家園林與舍宅為寺的風氣,為研究北魏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建筑,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木經》
民間建筑技術著作,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建筑專著,作者為北宋時期浙東匠師喻皓,此書原告已經散失,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做了一些介紹,因此才有了《木經》部分文字的流傳。
《木經》一書在宋《營造法式《問世之前,被當時的工匠奉為營造經典著作。我國古代的木構建筑發展至宋代,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但是因為古代建筑匠人文化水平較低,建筑經驗和施工技術,一般依靠口口相傳的方式傳授和記錄。《木經》這本著作雖然是一家之言,但在當時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起了積極作用,也是對我國建筑理論發展做出了貢獻。
《梓人遺制》
民間有關木工建筑技術的著作,作者為元初薛景石,原著已經散失,部分散于《永樂大典》之中,根據元中統四年(公元1263年)段成己曾為原書所作的序,可知此書包括古建筑中的大木作、小木作以及其他木工的技術內容。
這本書還記錄了木制機械的歷史沿革;木構件的規定尺寸與計算方法;制作各種構建的功限,以及小木做圖樣等,可與宋《營造方式》參照閱讀,是了解宋至元代的寶貴資料。
《營造法式》
我國古典文獻中最為完善的一部設計與施工專業書籍,是研究宋代建筑以及中國建筑史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為后世建筑營造的規范發展奠定了。《營造方式》共計34卷,其內容包括:壕寨制度、石作制度、大木作制度、小木作制度、雕座、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制度、彩畫制度、磚作和窯作制度、功限、料例以及諸作圖樣等。
《營造法式》為宋將作監李誡于徽宗時期,“奉敕”在原來的《營造法式》基礎上重新編修,此書刊發于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20世紀30年代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著手對《營造法式》進行研究,經過數年的努力,完成了《營造法式注釋》的卷上本工作。
《天工開物》
作者為明代的宋應星,是古代記錄工農業技術成就的科學典籍,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問世,全書分為上下三卷,共計53000字,內容涉獵社會生產、社會生活、軍事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建筑,其中陶埏就是燒制磚瓦。屬于建筑材料的制作。《天工開物》中有關磚瓦的文字,全面總結了明代在磚方面制作的技術與成果,從上述文字,可知磚在當時的使用情況,并了解了磚的制造過程和技術要求。
《園冶》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造園學專著,明末計成著,成書于明崇禎七年(1634年)全書共計三卷,第一卷包括總論及裝折等四篇,二卷為專論欄桿,第三卷為門窗、鋪地、借景選石、掇石等全部內容,并且輯錄了200多種圖樣,此書雖然側重于建筑理論、建筑形制和建筑藝術,但是也反映了一些房屋結構形式,尤其是在江南園林建筑空間構造方面。張家驥的《園冶全釋》為研究《園冶》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魯班經》
《魯班經》古代營造書籍,前身為明萬歷年間刊行的《國史經籍志》中的《魯班營造正式》又稱《匠家境》全書共分為三卷,一卷敘述施工規范和施工要求,二卷專門論述橋梁、倉廩、鐘鼓樓以及交通工具、家具,三卷為“相宅秘訣”反映了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此書收錄內容十分的豐富,非常受民間的匠人喜歡。
《工程做法》
清代官方頒布的標準建筑設計規范,是繼宋《營造法式》之后的又一部全面系統的建筑專用書,問世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由清工部刊行,古稱《工程做法》,書封面為《工程做法則例》全書內容為74卷,記錄了17個專業、20多個工種,基本上可分為房屋營造范例和工料預算兩部分。
此書最大的突出成就是,明確大式與小式之分,其斗口計算標準在運用上更加的簡潔明了。《工程做法》至今仍為古建筑設計與修繕的依據。
《清式營造則例》
此書由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在清工部頒布的《工程做法》以及他在所編篡的《營造算例》的基礎上,對當時古建筑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并且反復推敲與科學論證,經過多年的努力在1934年由中國營造學社出版,目前盛行于古建筑學界。
《中國古代建筑史》
當代研究古代建筑發展歷史的重要著作,由著名的建筑學家劉敦楨主編,全書共分為七章,六十多萬字。此書內容非常的豐富,通過系統的論述了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建筑成就和發展脈絡,再現了古代營造技術和工藝特征,對古建筑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在1980年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