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指一年之中最熱的一天,最高溫度逼近四十度。現在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很多家庭都安裝的空調,除非特定的戶外工作者,如建筑工、環衛工等,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在空調下度過“三伏天”。
而在古代,雖然皇帝掌握著最高的權力,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但由于科技條件的限制,在炎熱的三伏天,皇帝都無法享受到空調的待遇。
有不少人就好奇,在沒有空調的古代,一國之君的皇帝,是如何度過令人備受煎熬的三伏天呢?
據記載,一般有四種方法最為常用。
一、宮女日夜不停的給皇帝扇風
作為皇帝,不僅擁有后宮三千佳麗,皇宮中的所有宮女幾乎也都是為他一個人服務。到了炎熱的三伏天,皇帝就需要有人用扇子來扇風,以緩解燥熱的程度,這個任務都是由宮女來做。通過一些歷史劇我們也可以看到,皇帝左右兩邊經常會有兩個拿著扇子的宮女,她們就是專門為皇帝降溫的,而且姿色也相當不錯。如果是一般人,旁邊站著兩位美女,估計會更加燥熱,扇子是緩解不了的。但皇帝不一樣,什么樣的美女都見過,已經習以為常了。
二、冰塊降溫
古人也很聰明,在很早的時候,就直到利用冰塊進行降溫。一般皇宮附近都修建了很多冰窖,在冬天的時候,命人從其他地方采集大量的冰塊,然后儲藏在冰窖內。三伏天的時候,皇帝就會用這些冰塊來降溫,那感覺估計不比現在的空調差。據清史記載,當時的北京城內共修建了18座大型冰窖,以供皇帝字啊夏天所使用。而清朝晚期,慈禧相當會享受,大部分冰塊都被她給用了。
三、修建特殊的建筑進行防暑
據史料記載,在古代的皇宮中,都會修建特殊的防暑建筑,被稱為“涼殿”或“水亭”,與在現在的中央空調有些相似。利用機械和重力的原理,使得建筑內的溫度較低,以起到乘涼的作用。
四、夏天避暑圣地
一般來說,古代的皇帝都會在皇宮中,很少去其他地方。但在三伏天,皇帝也會選擇到外地避暑,因此就會專門修建避暑的行宮,俗稱“避暑山莊”,最著名的當屬承德避暑山莊。它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的圣地,甚至在此辦公,前后修建了近90年。
這四種避暑方式,你最喜歡哪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