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在世上,吃五谷雜糧,經雨雪風霜,難免會生病,生了病就得治,小病還好,自己在家吃點藥,如果病得有點嚴重,那肯定得上醫院,請醫生來治療,這已經是現代人的一個常識了。那么,古人生病了怎么辦?他們也會上醫院嗎?古人又是怎么稱呼醫生的呢?
巫師
在人類早期,醫生這個職業最早是由巫師擔任的,我們有時候提到巫師,總認為是迷信的、邪惡的,其實巫師是遠古時期人類一種職業的名稱,這種職業里有巫師、巫樂和巫醫等,巫醫就是給人治病的。古代的人知識匱乏,生病了又不了解病因,就會請巫醫來治療,祈求健康。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知識的增長,巫醫的地位逐漸下降,最后被醫官所取代,醫藥技術也被醫官所掌握,這時候巫與醫才算是分開了,產生了真正的醫生。
古代的人也要看醫生,但是古人不會說自己去看醫生,也不會說去看中醫,因為在西醫沒有傳入中國之前,中醫其實并不叫中醫,而是有幾個獨特的叫法。
岐黃
第一種是叫岐黃。岐黃這個名稱,是來自《黃帝內經》,這是一本黃帝與他手下的大臣岐伯討論醫學的書,于是后人就把《黃帝內經》中的醫學稱為岐黃之術,岐黃也就成了中醫的代名詞。
懸壺
第二個名稱叫懸壺,也是有來歷的。東漢時期,有一個叫費長房的人,因為是在集市上干活的關系,他經常看到一個老人用一根長長的桿子懸掛著個大葫蘆在行醫。每到集市散了的時候,老人看看周圍沒人,就跳進葫蘆里消失不見了。于是費長房就懇求老人,拜老人為師,多年以后,學成出山,也和老人一樣懸壺行醫,救濟世人。有個成語叫懸壺濟世就是從這里來的。這里的壺,就是葫蘆的意思,所以又有一句俗語叫“葫蘆里不知賣的什么藥”,人們用這句俗語來形容某個人的心思太多,非常精明,讓別人看不透。
杏林和橘井
還有叫杏林和橘井的,關于這兩個名稱,我曾經在《古詩文中的借代詞》第三期里,詳細地解釋過,這里就不再重復了。在平時生活中,我們看影視作品的時候,聽得最多的就是大夫和郎中這兩個名稱,其實這兩個名稱,最早都是朝廷里的官名,后來慢慢演變成了醫生的意思,一直流傳到現在。根據考證,至少從宋代開始,北方地區就稱醫生為大夫,而南方則稱醫生為郎中了。這里有一點要提醒大家,大夫這個詞,我們表示醫生的時候要讀成dài夫,表示古代官職的時候,還是讀成dà夫,大家不要搞錯了。
中醫“四診”
古代的中醫看病,主要有望、聞、問、切這四種方法,簡稱為“四診”。望,就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觀察;聞,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問,是指詢問病人癥狀,了解發病原因、發病經過及治療過程等;切,是指用手觸按病人的身體來了解病情。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局部的病變可以影響到全身;內臟的病變,也可以從四肢五官這些身體表面反映出來,所以,通過望聞問切這四種診斷方法,就可以了解疾病的成因、性質,找到治療方法,開出對癥的藥方,使病痛能夠緩解或消除。
既然有醫生,那么古代有醫院嗎?人們是不是都上醫院去看病呢?
太醫院
說到古代的醫院,我們可能首先會想到太醫院。太醫院是古代的醫療機構名稱,它是從隋唐時期的太醫署、宋朝的太醫局傳承下來的,一直到金代才開始叫太醫院,這個名稱一直傳到元明清各代,都沒有再改變過。太醫院是為皇帝以及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們服務的,那么普通百姓是怎么看病的呢?
惠民藥局
從秦漢時期以來,歷朝歷代都會設置相當于現在的衛生部這樣的政府機構,專門負責醫學知識的教育和醫療組織的建立這兩個重大的功能。有了醫學知識的教育,就可以培養出很多醫生,補充到全國各地去,而醫療組織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名稱,有的叫養病院,有的叫六疾館,有的叫悲田坊、安濟坊,這些醫療機構,都帶有慈善性質,有些還會免費為百姓治病,提供藥物,非常受百姓的歡迎。比如北宋時期的王安石,我們在中國歷史的課本中都學過王安石變法這個內容,知道他實行過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等新政措施,卻很少知道他還首創了“太醫局熟藥所”,相當于現在的平價藥店,而且遍及全國。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還有明朝的朱元璋,因為自己是窮苦人出身,所以深知窮人生活的不容易,當上皇帝后,就在全國設立了“惠民藥局”,保證價廉藥美,還規定沒錢的窮人可以免費接受治療。
游方郎中
但是這些機構相對于全國百姓來說,畢竟力量有限,所以很多百姓還有一種看病的途徑,那就是指望江湖郎中,又叫游方郎中,我們聽名稱就可以知道,這些醫生都是走街串巷,風里來雨里去的,但是百姓對他們一樣非常尊重,他們中間其實有不少人沒有真才實學,只靠坑蒙拐騙來治病,會不會碰到這樣的庸醫,病人只好看運氣了。古代的人壽命不長,估計跟這個也有點關系。
上面說的古人看病,都是個人性質的,如果很多人一起生病,那就是瘟疫了。在中國歷史上,從商周時代開始,有文字記載的大規模瘟疫至少發生過500次。那么,古代的人,碰到大規模流行的瘟疫,是怎么處理的呢?古人也有一套科學的辦法。
防疫
首先是疫情報告。發現有疫情馬上一級一級上報,然后是隔離治療,專門安排空房子給患病的人住,以防止進一步傳染,并且醫生還要制作病情記錄。規模比較大的時候,朝廷還會派出太醫到各地幫助救治病人,而病人的醫藥費也經常會由朝廷無償支付。而在防疫工作中,朝廷對于城市公共衛生管理和設施建設也很重視,通過開挖溝渠連接到各家各戶,使家里潔凈沒有污穢,盡量減少發生瘟疫的可能性。
俗話說醫者仁心,自古以來,醫生這個行業一直就被人們所尊重,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醫者,他們用自己精湛的醫術濟世救人,自己也名揚千古,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扁鵲,東漢末年的華佗、張仲景,唐代的孫思邈,明代的李時珍,明末清初的傅青主、葉天士,他們在醫學領域曾經創造出非凡的成就,為中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至今仍然遺澤后人,讓我們受惠,讓我們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