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古代人如何養老?盤點歷代養老政策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1-07-09 15:09:30  來源:古建家園  作者:鎏金
核心提示:孝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織部分。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日趨嚴重,于是關于老人晚年生活、空巢老人等問題,越來越多的被人們討論。那么,古代人是如何解決養老問題的?國家有什么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孝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織部分。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日趨嚴重,于是關于老人晚年生活、空巢老人等問題,越來越多的被人們討論。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解決養老問題的?國家有什么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先秦時期


  這一時期認為人到60歲漸入老境,稱為“耆”;70歲完全變老,稱為“老”;80、90歲的日漸衰老,稱為“耄”;百歲老人開始頤養天年,稱為“期”。


  據《禮記·王制》記載,被賜予杖,是一種很尊貴的器具,是一種身份尊貴的象征的老人,依據年齡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范圍內使用,享受應有的待遇。


  如50歲以后的老人可以拄杖于家,60歲以后可以拄杖于鄉,70歲以后可以拄杖于國都,80歲以后可以拄杖上朝,90歲以后,天子有事詢問,需派人到老者家中請教,還需帶上吃食。


  朝廷還設立大司徒、掌老等官職,負責管理老人養老方面的問題。例如,周代起實施的“養疾之政”,專設“掌病”一職,負責給老人“問病”,即掌病要定期看望老人,定期進行檢查:有公職者,70歲以上3天問一次;80歲以上2天問一次;90歲以上每天問一次;民間老人,每5天問一次。



秦漢時期


  秦朝尊崇法家思想,倡導以法治國,以吏為師,在先秦養老思想基礎上有所發展。不僅社會各階層提倡尊老、敬老的行為,還從律法上嚴懲不孝行為。


  孝道在漢朝被提升到了極高的地位,不僅繼承了先秦敬老、養老的傳統,漢朝還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養老敬老法律體系。漢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養老令”,用于保障老人的生活。


  賦稅方面規定,年滿56歲的老人可免征賦稅,另外年滿60的鰥寡老人在市場上做買賣,不用收租稅。漢朝選拔人才制度的察舉制非常重視官員的品行,把孝作為選拔官吏的標準,主要用于挑選品行端正,足以為世人榜樣的孝子、廉潔之士。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朝廷繼承了歷朝的傳統賜予老人官爵(虛銜)和幾杖。為了便于照顧和贍養老年人,朝廷會酌情減免老人家屬的賦稅徭役,而且朝廷非常重視對子女孝行的褒獎。


  還針對老人制定了一系列的救助政策和措施,如梁武帝蕭衍于普通二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養老院”——孤獨園,收養孤兒和無人贍養的孤寡老人,由國家來收養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負責其衣、食及醫療等。


  北魏首創了“存留養親”制度。存留養親就是一種司法緩刑制度:如果死囚、流刑犯的家中有直系血親需要照顧,準許死囚在家“侍親緩刑”、流刑犯在家“存留養親”,等家里老人去世后再服刑。



隋唐時期


  唐朝,朝廷下發養老詔令多達73次,并延續了歷代給老人賜杖賜封、賞賜財物的傳統。還專門頒布了《養老令》,規定“諸犯十惡、故殺人、反逆緣坐本應緣坐,老、疾免者,亦同”,在律法上減免了對老人的刑罰。


  朝廷不僅會減免老人的賦稅和徭役,還會減免子女以及服侍老人的年輕人的賦稅。如“補給侍丁”制度中被選中服侍老人的年輕人稱之為“侍丁”,為保證侍丁照顧好老人,唐律規定侍丁可免除力役、兵役等賦役。


  唐律規定若家中有老人需贍養,子孫則要在家侍奉老人,不可遠游,否則要被問罪。子女要“色養”老人,即晚輩侍奉老人時要和顏悅色,不能讓老人不開心。


  唐時期,養老機構得到繼承和推廣,并派官吏專門負責相關事宜。例如,武則天在位時期,唐朝開設了“悲田養病院”、“普救病坊”等,收住無人贍養的老人。



宋元時期


  宋朝初期的老人以家庭養老為主,朝廷致力于家庭養老行為的獎懲,以規范民眾養親行為。之后,為救助鰥寡獨老,宋神宗時開始推行集中居養的方式,將其收養于“四福田院”,隨后,又開設了“居養院”、“養濟院”、“安濟坊”等慈善性質的養老機構。


  雖然名字不同,但都是慈善性質的養老院,入院老人的年齡,也放寬到了50歲以上。同時,民間養老院也普遍興起。


  元朝同樣重視養老,元世祖忽必烈曾采納漢臣劉秉忠的建議,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元朝的收養救助制度,當時各路均設立養濟院1所,救助、收養“諸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窮而無告者”。



明清時期


  明朝官府提倡社會人士收養孤老,并給予相應的獎勵,從而促進社會對孝敬老人、贍養老人行為的認可和贊同。


  在總結歷朝撫恤孤老殘疾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朝廷責令各州縣設立“養濟院”收養孤老殘疾之人,對救助對象、救助辦法以及經費來源,均給予詳細規定,并將其載入《大明律》中。


  清朝對高壽者也非常重視,給予特別的照顧政策,如清朝時非常重視古老的“賜食”制度,曾多次舉辦過“千叟宴”。



  賜予老人官爵或匾額,免除老人及其家庭成員賦稅、差役負擔,對老人予以財政補助。官員退休后,朝廷通過發放“養老金”,保障年老退休官員的生活。


  清律承襲明律,對“存留養親”制度的適用條件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如《大清律例》規定的留養條件是:


  經朝廷核準留養的犯人,免服原判之刑,但仍要受杖責和枷號的懲罰。死刑犯存留養親對犯人處以杖一百、枷號六十日的刑罰充軍。流刑犯存留養親,則對犯人處以稍輕的杖刑和枷號刑。


  清朝繼續開辦“養濟院”、“施棺局”等養老機構,清政府還大力提倡民辦慈善事業,如“普濟堂粥廠”、“功德林粥廠”、“朝陽閣粥廠”等,收住對象除老人外,還收容貧民和病人。民間資本也大力捐贈養老機構,并參與到各類養老機構的管理和運營中。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困有所幫、老有所養是社會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


  古代社會重視孝道德行的教化,在家庭養老的基礎上政府積極參與完善養老制度,最終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愛老敬老的社會氛圍,使更多的老年人切實受益。


  你還知道哪些古代養老知識,可在下方留言。


 
標簽: 孝文化 養老

本文標題: 古代人如何養老?盤點歷代養老政策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10657.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柏乡县| 南阳市| 嘉定区| 正蓝旗| 华宁县| 昌乐县| 柘城县| 康平县| 旬邑县| 思茅市| 平定县| 南岸区| 敦煌市| 洞头县| 武胜县| 旅游| 云浮市| 开远市| 北海市| 中牟县| 远安县| 扎鲁特旗| 绥中县| 城市| 娄底市| 富蕴县| 饶阳县| 石狮市| 孝义市| 潼南县| 新竹市| 永修县| 南华县| 凤山市| 芦山县| 长垣县| 万荣县| 阿图什市| 满城县|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