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旅游的生命力,在于文化體驗,在于對原住居民生活方式的保護,在于對古鎮空間格局的維護,那些摒棄古鎮原生態生命力的開發建設,都走得不長遠。

古鎮的形成有非常深厚的歷史傳統,急功近利的古鎮開發往往會丟棄掉那些歷史文化傳統。中國積淀數千年的城池村落選址,強調天、地、人、景的和諧交融,城鎮與山水的格局、房屋與街道的尺度,更多地融入了人的行為和感受,具有豐富的空間層次和多元的文化類型。遺憾的是,在現在商業化的古鎮建設中,廟宇要么被縮減規模,要么被拆;會館要么被改成旅館酒吧,要么被放在那里作靜態的展示……這一切都喪失了古鎮的多樣性和文化韻味。
古鎮的生命力,不僅體現在古鎮的格局、建筑形態等有形資產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對傳統生活習俗等無形資產的保護。老街老屋、老樹老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習俗,與古鎮的空間形態相結合,才是城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試想如果一個古鎮沒有老頭、老太太在曬太陽,沒有雞鳴狗吠、人聲嘈雜的生活味道,這樣的古鎮僅僅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博物館。
遺憾的是,許多地方政府往往執著于大建有形資產,忽略了無形資產的價值,對于老街老宅,一拆了之,改變當地居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完全扼殺了古鎮的特色和生命力。
古鎮旅游未來會面臨激烈的競爭,如何脫穎而出?就是保持古鎮的原生態特色,以文化體驗來吸引游客。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所在,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成都的寬窄巷子、麗江的東巴文化、大理的風花雪月……這些傳統建筑和生活方式相結合,構成了獨特鮮活的城市文化,它們創造的價值,遠勝于一棟棟矯揉造作、華而不實的仿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