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民居位于太原古縣城中心靠北的核心位置,是晚清至民國時期陸續建成的連片式大院,距今已經有上百年歷史。
秦氏民居坐西面東,南北寬75米,東西深54米,占地面積約4050平方米,整座大院現存老院、大門院、新院、柴房院四座院落,它們之間彼此獨立又相互連通。
內部的近百間房屋基本保存完整,出廈抱柱、街門影壁、磚雕石刻、梁檐蓋瓦俱存,是太原古縣城內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民居之一,因此被山西省文物局列入了第五批省級文保單位。
這個院子的主人大名秦培芝,小名秦秀山。他從小的時候和一個游醫學醫,學成以后在太谷的銀匠鋪當了掌柜,他長了一雙好眼,能分辨出銀子的成色,最后因為他學醫就入股了廣升遠藥店。
秦家在東橫街購得宅基,首建老院1915年落成,隨后又建大門院、新院、柴房院連成一片,秦家四院對面還購置2.2畝宅院一座,另作飼養院。1922年完成秦家大院。那時,秦家買賣生意火旺,越滾越大,業務逐步擴大,遠至包頭、呼市、日本、俄羅斯等,很快富甲一方,成為太原縣城的富戶大戶。
現在,秦秀山故居,仍有兩處大院保存較為完好,大小房間79間,北部院落已另作它用。秦家大院坐西面東,集中連片,又相互貫通,彼此間相互獨立,街門照壁,鏤花門窗,磚雕石刻都保存了原有的風格。圖片
明亮的門窗,適度的室內空間,方磚鋪地,裝飾典雅,體現著太原縣城地方建筑風格。土木建筑的個體造型當地人叫“大拾架”,以木物為承重架構,墻壁只起圍護作用,這種“墻壁倒房不塌”的建筑結構作為太原縣城留存古建的代表。
東街村秦氏民宅的院落布局、單體建筑的結構類型和建筑風格能夠反映本區域當時民居建筑的營造水平。秦氏祖輩經商,其住宅的規模和建筑形式均體現清代這一歷史時期太原區域晉商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社會風尚。
盡管秦家大院無法與祁縣、太谷、平遙的大院相比,但至今保留的建筑極具地域特色,同時也保留了地域文化的神韻和魅力。秦氏家族后輩現有人口120余人,他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理想,重鑄著秦氏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