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契丹族一樣,蒙古族也是一個以游牧為主的草原民族。所以其民族服裝非常簡潔。
冠帽可以說是蒙古族男女服飾中非常鮮明的特征。蒙古族貴婦所戴的顧姑冠具有濃郁的時代特色。據學者研究,制作顧姑冠主要以樺木做骨架,外面包有紅絹,用金帛作頂。冠頂上用柳枝或細鐵絲做一個高起的細架,上面包有青氈,整體上大下小。貴族婦女所戴顧姑冠的上面裝飾十分華貴,寶石、珍珠、彩珠、翠花、琥珀、織錦、孔雀毛等物品為顧姑冠增添了炫目光彩。現在保存在臺灣故宮博物院的元世祖皇后畫像和陜西蒲城洞耳村墓中壁畫中婦女頭上所戴顧姑冠都是其身份和地位的顯示。男子冬天戴帽子、夏天戴笠子。笠子頂有尖有圓。除此之外,元代蒙古族男子還流行一種名為瓦楞式的帽子,陜西西安元代段繼榮墓中出土的彩繪陶俑就戴有瓦楞帽。貴族男子冬天所戴的帽子多用貴重皮毛制成。
棕色羅刺繡花鳥紋夾衫 內蒙古元代集寧路故城出土
印金花卉綾長袍 內蒙古集寧路故城遺址出土
據文獻記載,蒙古族男子發式均為“婆焦式”,這種發式大致就是先把頭發分成四部分,腦后的一部分剃光,前部的一部分修剪成桃形、尖角形等形狀,左右兩邊各編成辮子,結成環形,分別垂在兩耳旁。元代皇帝的畫像中可以看到這樣的發式。
蒙古族傳統服飾無論男女服飾皆主要以袍服為主,著長靴,男子袍服較短,通常在膝蓋上下,腰間束帶,女子袍服長度通常至腳踝。袍服領子多樣,既有方領,也有圓領和交領,左右衽兼有。
頭戴荷葉帽,身著長袍,胸扎護圍,腰束帶的男舞者 河南焦作西馮村出土
對坐圖陜西蒲城洞耳村元墓出土
在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服飾逐漸受到漢族服飾的影響。陜西蒲城洞耳村元墓出土的一幅墓主人夫婦對坐圖中,男主人頭戴折沿帶披帽,身著束袖長袍,腰扎包肚,足蹬紅靴。女主人頭戴元代流行的蒙族婦女冠式—“顧姑冠”,身著寬大袍服”,西側男侍留蒙人“婆焦”發式,身著左衽長衣,束帶懸囊,足蹬筒靴,腕搭拭巾,懷抱長杖。東側女侍,辮發,上衫下裙,外罩半臂。這一幅壁畫,既有蒙古族男女典型的裝扮,又有漢族服飾的影子,可謂是元代蒙古族服飾的最好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