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糕點的發展歷史是一段漫長且輝煌的歷史,在明清時期,中國糕點發展歷史來到了第三個高潮,特點是制作工藝不斷深化,地方小吃脫穎而出,以特色風味獨領風騷,中國面點體系也初步形成,面點也形成了有京式、蘇式、廣式三大流派。
廣式糕點以廣州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欖仁、椰絲、蓮蓉、糖漬肥膘,制作重糖重油,具有皮薄餡多,油潤軟滑,口味甜中含咸等特點。
1.泮塘馬蹄糕:馬蹄糕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糕類美食。泮塘馬蹄糕將馬蹄(荸薺)磨成漿或干馬蹄粉兌水加糖蒸制而成。其糕體色澤金黃透明,爽滑而富有彈性,且帶有一些馬蹄清香之味,特別可口。人們在飲茶吃飯之后品嘗一兩件馬蹄糕,確是別有一番清新的滋味。
2.馬拉糕:馬拉糕是著名的廣東糕點,是茶樓里常見的點心之一。馬拉糕的特色之一是氣孔有三層,頂層是直的,而低層是橫的,是蛋糕的一種。茶樓內的馬來糕通常制成一大型圓狀,切成小塊發售。馬來糕呈金黃色,新鮮吃時非常蓬松、柔軟,帶有輕微的香味。若發酵足夠,馬來糕的顏色會變成深褐色。馬拉糕松軟,像海綿的柔軟感,帶有雞蛋糕的香味,跟松糕有點相似,卻比松糕更松軟。
3.雙皮奶:順德雙皮奶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于廣式糕點。雙皮奶制作時,牛奶的選擇十分重要,好的牛奶才能使雙皮奶成品既有奶香,又有蛋味,甜而不膩;此外蒸燉的火候和時間也很重要,多一分則嫌老,少一分則嫌嫩,最好的是細膩柔滑,入口即化。
4.流沙包:流沙包是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名點,粵式茶樓中常見的一款點心。流沙包口感柔韌、麥香濃郁,它的個頭也挺大的,里面的流沙餡料也很甜很多很足,是沙沙的蛋黃味口感,和奶黃包相比更是多了一些奶香和蛋黃味道,皮很軟很薄也很蓬松,是一款很吸引甜食愛好者的糕點。
5.煎堆:煎堆又叫麻團、珍袋,麻球,流行于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在廣東是指拳頭大小、油炸糯粉團,表面滿是芝麻的食品。煎堆風味獨特,制作考究,糯米粉做皮,炸至金黃,外形渾圓中空,表皮勻布芝麻,爆谷餡甘蜜味濃,口感芳香酥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軟粘連,餡又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的寓意。
廣式糕點種類甚是繁多,奶黃包、姜撞奶、凍肉千層酥等等都深受大家喜愛。廣式糕點之所以讓大家喜愛,小編認為和早茶有關。因為早茶,廣式糕點更多的走進了大家的視野,擁有了自己獨特的曝光機會。當然,優秀的制作工藝和不俗的味道更是廣式糕點的致勝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