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的服裝一般都比較寬松。男裝比較簡單,主要有亞克太克(長外衣)、托尼(長袍)、排西麥特(短襖)、尼木恰(上衣)、庫依乃克(襯衣)、腰巾等。維吾爾族將外衣統稱為裕袢。這些衣服多用黑、白布料,藍、灰、白、黑等各種本色團花綢緞料等制作。
過去的維吾爾族男子一般多穿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的長外衣,穿時腰間系一長腰巾,腰巾可以起到扣子和口袋的作用,攜帶食品和其他一些零星物件,隨用隨取。腰巾長短不等,長的可達2米多,也有方形腰巾,系時在腰間露出一個角。腰巾多為黑、棕、藍等深色,平常腰巾不怎么講究,節日系的腰巾一般十分鮮艷,有的印花、有的繡花。維吾爾族男子穿上裕袢系上腰巾,顯得別有一番風度。過去富有的人還在裕袢外再穿長袍。
維吾爾族男子的襯衣多不開胸,長及膝部、臀部。年青人及小孩的襯衣多綴花邊。宗教職業者多用長的白布纏頭,維吾爾語稱為“賽蘭”,外衣外邊不系腰帶,多穿長袍,與一般人有明顯的區別。
袷袢是現代的維吾爾族民族式男裝,是以“袷袢”式服飾為主要款式。與古代形式雖然相似,但現代的民族服飾講究面料的質地,式樣寬松合體,典雅大方。式樣多以長外衣過膝,對襟、長袖過手指、無領、無鈕扣,一攏腰巾束系既緊身連體,又舒暢保暖。
“袷袢”(長袍),喜用彩色條狀綢作面料,這是一種深受歡迎的傳統式衣料名“切克曼”,其次是“拜合散”,它織造細密,衣質輕軟,是縫制“袷袢”的好面料。年老的則以黑色、深褐色等布料裁制,顯得古樸大方。下身多著青色長褲,蓋及腳面。講究的男褲,則在褲角邊繼飾花卉紋樣,多以植物的莖、蔓、枝藤組成連續性紋飾,顯得雅致美觀。
青年男裝顯得朝氣勃勃,復季為白色布面料縫制成合領式衣,其領口、前胸、袖口皆續飾花邊,腰部束續花“波塔”(腰巾),其名“托尼”、或“葉克臺克”,此衣裝不僅淡雅、涼爽,穿著也極便利,再配上青色長褲,著皮靴,全身穿著融匯成濃郁的民族服飾特色,更顯青春活力與健美。
維吾爾族的褲子過去通常為大襠褲,樣式比較簡單,分單褲、夾褲、棉褲三種,主要用各種布料做,也用羊皮、狗皮等做。男褲通常比女褲短,褲角窄一點。大多數維吾爾人男性都穿西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