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是博物館的靈魂,空間設計就是對展館的“總體設計”。在現代博物館展示設計中,幾何元素越來越突顯它在設計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限的單一元素通過構成設計中的重復、漸變、特異、重組的技法可以拼出多種幾何圖形,哪怕是簡單線條在設計師有意識的構成拼接下也往往會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沖擊效果,這就是幾何元素帶來的魅力,也是設計本質的回歸。
01、“點”元素在博物館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視覺上,在博物館展示創意空間中點的定位是相對于周圍背景而言,足夠小的形體都可認為是點。點元素的疏密不同的排列,會使受眾產生心理的變化。單一的點元素具有凝聚視線的效果,可處理為空間的視覺中心,也可處理為視覺對景,能起到中止、轉折或導向的作用,多個點元素的重復組合可以成為空間背景以及空間趣味中心,點的重復排列具有秩序嚴謹和動力規則的穩定感;點的面積大小和無序排列則會產生復雜的運動感和深度感。
點元素是博物館展示創意空間設計中運用較多的一種元素,深受設計師喜愛,這類例子比較多。一般展示空間陳列單個小件物體可以為點,視覺效果很微小,可運用構成法則的創意空間設計就會形成宏大場面,不容忽視。如建川聚落的抗日紀念館入口樓梯兩邊墻面掛滿了英雄們的照片,每張英雄的照片就是一個焦點,通過照片有序的排列,營造穩重、莊嚴的空間氛圍。
建川聚落抗日紀念館
滇西抗戰紀念館
滇西抗戰紀念館入口大廳和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中扶梯過道的墻面處理,有異曲同工的視覺效果,都是以懸掛抗日戰士在戰斗中使用過的望遠鏡、鋼帽及水壺,形成點元素的秩序,同時也運用大小特異、重復、近似手法,增強展示的肌理性,給參觀者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和強大的心理暗示。設計師注重了空間布置層次及幾何形態在空間設計的運用法則,這樣可以使博物館展示空間層次豐富多彩,這些都是點的魅力所在。
02、“線”元素在博物館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點的快速運動軌跡連接成為線,單一方向運動軌跡為直線,多方向運動軌跡為曲線和折線,直線具有較強的視覺張力,給人第一印象就是速度感、緊張感,也是博物館展示創意空間設計中運用最廣泛的視覺要素之一。垂直的線可以分割空間,分隔畫面,限定時間的作用,可以賦予其不同的內涵。
建川聚落三寸金蓮博物館,空間大量的金蓮鞋展品反復用珠簾麻繩形成的直線隱喻了三寸金蓮對舊中國婦女的纏足,揭露了封建社會扭曲的審美觀,精美的蓮鞋見證了女性辛酸的歷史,展示了反纏足的艱辛歷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整個展館空間設計智慧而嚴肅地表達了暴行、抗爭、勝利、審判、和平五大主題,特別是審判展廳的空間設計,所有的日本戰犯投降的場景在深藍色的燈光投射下的黑色鐵柵欄后面就是大量垂直的線反復使用,隱喻世界人民對侵華戰犯的審判。楊開慧紀念館的入口門廳,楊開慧漢白玉雕像與空間天棚吊頂相互呼應,極致的曲線運用讓觀眾在空間體會到烈士楊開慧堅強不屈個性又不失柔美的女性韻律感。
建川聚落三寸金蓮博物館
楊開慧紀念館
自由式流動曲線元素在博物館創意空間運用最廣泛的是在人流通道設計的處理上,對通常方形建筑空間而言,形成環形流動曲線人流通道,方便參觀者體驗與互動,使參觀者視野開闊,一目了然,參觀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活動與體驗。博物館創意空間設計中有意識地運用這些線元素特征,可以暗示引導觀眾在視覺上和心里上達到改變或擴大空間的效果,更好地讓博物館展示空間起到社會教育和公共服務的目的。
03、“面”元素在博物館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點的密集和移動軌跡的變化就形成不同的面,如方形、圓形、多邊形等不同的形態。在博物館展示創意空間設計中,平放的圓形具有穩固、莊重的視覺效果,設計師通過重復、近似、漸變等構成手法可以把圓形設計成正圓也可以是橢圓,可以是圓盤也可以是圓環等等。構成設計的出發點不僅考慮形式美,還要從民俗民風、地域性、歷史性等多領域出發,發掘其核心價值。
圓還可以在展示中與其他設計元素協調搭配,比如圓形的道具、圓形的展示品等,而在視覺效果中,圓形視覺沖擊更大,能在方體建筑的展示空間中,起到破局變化作用,與周圍單一環境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各個局部和諧統一。博物館空間環境、展品、觀眾三者之間是多維的和全息的空間關系,觀眾與展示空間環境、展品進行對話與交流,產生情感上的交融和共鳴。如天津博物館古銅鏡展廳,展廳入口立面墻設計一個巨大的正圓,周邊輔助燈光來強化圓形與方形的墻面形成對比,讓觀眾過目難忘。
現代社會進步、科技發達,是傳承也是宣傳教育的科技博物館也出現在很多城市,地球家園、生命體驗、數理啟迪、太空探索等科普展覽這些空間來參觀體驗的多數是小孩、學生、老人,根據這類受眾群體的特性,空間設計多以流線為主,圓形在展示空間里是運用較多的一種元素,流線與空間本身相呼應。
湖南省科技展覽館主要是以圓形與方體空間相結合形成互補。在蘇州博物館的空間構成運用中,設計大師貝聿銘把三角形運用得淋漓盡致,用空間完美演繹蘇州園林文化。博物館展示空間的創作過程是設計師的一種理性演繹與情感體驗的過程,博物館創意空間設計講究的是知識故事性、觀賞趣味性、體驗互動性,使受眾身臨這樣一種空間會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和知識積累,起到文化傳播、信息的交流和傳遞的目的。
天津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04、“體”元素在博物館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面的連續軌跡圍合形成三維立體,依據三維構成法則,將點、線、面元素結合起來,能構建成千變萬化的設計形體,從而營造不同空間效果。由于體元素是由點、線、面元素組成的,全面掌握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突破空間的視覺限制,給予參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科技的進步把創意變為可能,讓觀眾與展品有了零距離的接觸,不僅可以觀看、觸摸,還可以進行親身體驗。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馬王堆漢墓“永生之夢”展廳,四棱臺體運用在地面下沉空間,倒四棱臺體層層下降將辛追夫人的下葬棺槨環繞,四邊運用景幕的形式來表現古人對永生的渴望和升天的幻想,創造出高潮迭起的展示氛圍,注重運用現代設計理念構筑敘事性展示空間,使整個展覽有點、有線、有面、有重點、有背景,讓觀眾較為全面地去解讀歷史事件。中國建筑鋼結構博物館,從下沉式廣場球體建筑入口進入展廳中間的高空體驗互動廳,設計師利用圓形設計的二級頂棚,半圓圍合墻界面的VR顯示屏,圓形木質地臺圍合組成為圓柱體設計的巧妙構思,使功能和形式更完美地結合,觸動和引導觀眾的主動參與性,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鋼結構建筑帶來的高空體驗的視覺沖擊,從而達到空間展示與教育功能的宣傳效果。
湖南省博物館
中國建筑鋼結構博物館
幾何元素是設計師與公眾溝通的符號語言,也是大眾容易接受的一種設計圖式語言。博物館空間設計中幾何元素的應用將對觀眾的心理、思想和行動產生一定的影響,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幾何元素的設計運用會以更新的面貌出現在未來的空間設計中,更好地提升博物館在教育領域和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